•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擁抱遠方”到“發現身邊的美好” 微度假為旅遊市場帶來新生機

2022-04-18 09:0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從“擁抱遠方”到“發現身邊的美好” 微度假為旅遊市場帶來新生機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我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達7541.9萬,其中省內遊客佔比94.9%;遊客平均出遊半徑95.0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44.9%;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4.9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60.4%。

  數據表明,疫情之下,人們的出遊需求依然存在,只不過,很多人把“擁抱遠方”變成了“發現身邊的美好”。主動適應需求變化,旅遊市場主體紛紛推出行程短、頻率高、重體驗的微度假産品,更多新式玩法、新型目的地受到遊客歡迎。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微度假能否為旅遊市場帶來更多生機?

  何以興起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改變出遊策略,從長時間、遠距離變成短距離、高頻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佈的《旅遊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將這種以城市及其周邊為主,車程在2到3小時,為期2到3天的頻次較高、滿足感較強的新興旅遊模式定義為微度假。

  《綠皮書》指出,受疫情衝擊,遊客對於參加長途旅遊更加謹慎,希望能夠利用週末、五一等小長假或是其他碎片化時間就近出遊,放鬆身心,實現度假的目的,微度假旅遊逐漸成為遊客的首選出行模式。

  疫情對微度假的興起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但從本質上看,這體現著人們對旅遊的剛性需求,是旅遊消費升級的新趨勢。按照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的判斷,以本地遊和近程遊為代表的“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已成為旅遊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市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遊客出遊需求已經從觀光向休閒轉變,對旅遊産品的多樣性、品質、深度和專業有了更高的期待。

  “遊客出行選擇更加青睞短時間、短距離的行程産品,供應商在疫情影響下的生産佈局,必然會更加側重這類商品的投放。”攜程跟團遊代理業務總經理李凡説,攜程度假線上上與線下提供了各類適合微度假的産品,和2019年相比,這類産品2021年預訂恢復情況超出傳統長線旅行産品50%以上。

  微度假的走熱,除了市場需求和供給的雙向選擇外,也得益於各地政府的持續推動。很多地方出臺對本地遊客減免門票的政策,發放各類文旅消費券,還主推展現豐富本地生活的微度假、微旅行線路,比如北京適應消費業態變化,策劃開展“大北京、新場景、微旅行——只為找到你”微旅行線路徵集評選活動;太原市文旅局也在清明小長假期間推出6條精品旅遊線路,拉動當地旅遊消費。

  積極佈局

  “兩年多的疫情讓旅遊業重新認識到市場的力量,開始以消費者的視角重新審視旅遊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和産業創新。越來越多的旅遊企業開始關注近程旅遊和本地休閒旅遊市場。”戴斌説。

  消費者的需求指明瞭市場方向,旅遊市場主體紛紛加快佈局微度假市場,把它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賽道。

  馬蜂窩推出了“週末請上車”城市潮遊IP。馬蜂窩國內目的地研究院院長孫雲蕾介紹,微度假一般基於興趣愛好或是某種體驗開展,馬蜂窩推出一系列受到年輕人喜歡的,比如精緻露營、地心穿越、極限飛盤等週末社區活動,“通過在周邊熟悉的環境中打造全新的旅遊場景,讓遊客獲得新鮮而有趣的出行體驗”。

  同程旅行也打造了“嗨玩48小時”IP,整合不同城市周邊目的地、住宿、交通等優質旅遊資源,力求為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短途旅行服務,推動微度假市場服務品質和行業效率的提升。

  和長線旅遊有所區別,微度假主打本地市場,微度假産品該如何撩動本地遊客的心弦?馬蜂窩發佈的《2021“微度假”風行報告》顯示,“80後”和“90後”是微度假主力人群,總佔比超過80%,微度假以“玩法”為驅動力,越來越多的微度假用戶願意為高品質的服務與體驗買單。孫雲蕾表示,“旅遊服務的多重附加值非常重要,在微度假中融入文化、藝術、體育等體驗內容,成為旅遊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

  微度假體現著從異地觀光遊到本地休閒遊的需求變化,與其吃、住、行、遊、購、娛各個要素面面俱到,本地消費者更期待微度假産品在其中一兩個環節獲得更新鮮、更高品質的服務。露營成為時下流行的微度假方式説明瞭這一點,露營的本質是一種戶外休閒活動,在住宿、娛樂環節能夠帶給人們新鮮的體驗,因此收穫了許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同程旅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清明小長假露營的搜索量環比上漲98%。

  長期看好

  從根本上説,微度假契合旅遊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和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要求,業內看好其發展趨勢。

  網友“秦添Sunning”是攜程的簽約旅行家,最近在幾個城市體驗了微度假産品,他最大的感受是,微度假産品在行程安排上比較寬鬆,適合消費者放鬆身心,而且因為目的地比較方便到達,容易形成重復消費,是具有潛力的細分市場。

  6人遊旅行網CEO賈建強表示,微度假産品具有高頻次、快決策的特點,是生活消費和旅遊消費之間的産品,旅遊企業可以通過這類産品補充長線旅遊産品的場景,同時可以積累更多的目標客戶。

  “微度假讓旅遊消費行為在時間和空間格局實現了重構,它會成為一種長期趨勢,這讓旅遊景區面臨新的競爭,遊客的選擇不再局限于單一景區,而是整個本地生活全服務消費場景。”美團門票高級戰略顧問趙立松説。

  李凡認為,旅行社發力微度假産品依然有自己的優勢。“疫情造成行程不確定性,讓旅行社的服務價值更加凸顯。同時,旅行社對目的地的深度了解,也可以為這類産品的設計提供較好的思路。”他表示,攜程在微度假市場,除了常規産品供應外,將更加注重為中高端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産品選擇,“從2021年銷售情況看,周邊遊私家團較2019年增幅翻番,遠超常規旅行産品的恢復情況。”

  戴斌表示,大眾旅遊進入全面發展新階段,那些基於文旅融合、主客共用的微旅遊、微度假,都可以文化、藝術、科技的名義,為居民和遊客帶來新體驗。他建議,“加大城市現代生活類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引導和支援街區、商圈、文化場所、城市公園的旅遊利用,為市民和遊客營造豐富多樣的主客共用美好生活新空間。適應近程旅遊和本地休閒的現實需要,推出一批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旅遊線路和休閒項目”。 (經濟日報記者 張 雪)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