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名山東莞觀音山的茶道課——品茶,是一種文化課,更是一種精神需求

2022-02-23 11:55:00
來源:大眾網
字號

  蔡掌櫃,70後,東莞觀音山雲頂茶館老闆,沉浸式品茗者

  2月23日,《人民日報》消費版刊發《推動茶産品消費提質擴容》的文章,內容談到我國要加快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推動茶産業發展邁向高品質發展,與此同時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給行業增添了新亮點,文中特別提到東莞觀音山多年來在文化名山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品茗茶觀綠海之餘,增添了沉浸式旅遊的特點。

  近兩年,沉浸式體驗成為了各個景區爭相學習的重要項目。在廣東東莞網紅景區創業的茶館蔡掌櫃,深知借勢的效果,不到兩年“觀音山頂品茗茶”甚至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遊客在景區體驗時空穿梭感受文化回歸的一個沉浸式體驗項目。

  東莞觀音山,作為一家民營4A級景區,由於多次舉辦全國知名的文化活動,已在粵港澳地區頗負盛名,在持續創新推動文化賦能名山方面,觀音山始終堅持探索,並頗有成效。蔡掌櫃也發現了商機,為什麼不利用文化名山的屬性,在山頂開一家茶館呢。畢竟遊客朋友在綠水青山的動靜之間沉浸式的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茶道”,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回歸。

  經過兩年的努力,蔡掌櫃結交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甚至還和來自印度和日本的遊客朋友交成了朋友,成為了微信好友。蔡掌櫃介紹説:“國外的朋友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廣東,老外非常多,他們有很多也是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的,一聽説景區定位是文化名山,不僅可以在這對對聯,還可以通過景區各種文化打卡點,細緻的記錄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他們紛紛在綠水青山中打卡體驗。印度朋友就是因為看到我們遊客的功夫茶才喜歡上我們聚緣堂的。”

  參與才能改變。蔡掌櫃還經常和景區的管理者一起探索如何發展創新文旅項目,後來景區在傳播中還真的提到過,福山聖地就是需要堅持賞國風古韻、品茗茶鮮香,揚傳統文化。

  “茶葉經受日曬雨淋,接受四季變化,吸收天地精華,泡茶時茶還要經受煎熬,水火溶身才能成茶水,一個茶館的創業和景區的創業發展都同樣需要學習茶葉。”景區管委會陳主任還介紹説,東莞觀音山一直以打造文化名山為發展建設的核心主題,未來也將不斷豐富、掘並夯實景區的文化元素,讓廣大遊客徜徉自然美景之餘亦能感受到文化熏陶。”

  由於景區有各種網紅體驗項目,給了很多感受茶道文化的遊客提供了特殊的體驗場景,蔡掌櫃:“在家裏泡茶,和在山頂穿著古裝泡茶飲茶的體驗感是完全不同的,很多遊客在山下身穿飄逸的漢服霓裳,體驗飛天威亞後,都喜歡來觀音山雲頂平臺的聚緣堂養生茶館的品茗修心。”

  顏若瑜,00後,東莞某中學高中生,茶飲新寵

  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變得越來越流行,也變的至關重要,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提高人文精神、傳承傳統美德,更是培養了新時期學生的文化自信。

  顏若瑜,作為東莞一所高中生,他不僅是茶飲的愛好者,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興趣。東莞觀音山作為東莞唯一一家民營4A級風景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每年都成為東莞當地中小學文化進校園的首選之地,沒想到喝茶卻成為那裏年輕人時尚消費之選。

  從水鄉片到城區片,從老師到學生,從課堂到課間,從東莞的校內到校外,剪紙、書法、舞獅、茶藝、楹聯等近百種非遺文化正在校園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傳承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顏若瑜介紹説,“我最喜歡的就是假期去東莞觀音山換一身自己喜歡的漢服,然後體驗飛天威壓的感覺,下午再登上山頂,在山頂一邊看著無盡的綠色,一邊自己泡功夫茶。”顏若瑜的學校曾經組織過學生走進東莞觀音山,參加了“傳統文化體驗,書寫愛國情懷”活動,觀音山古樹博物館收藏了近年來出土的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古樹50余棵,從黃帝時代到周、秦、漢、三國、唐、宋、明、直至清末,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古樹收集齊全,每逢假日,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年輕群體上午會參觀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下午會穿著漢服飛上天感受仙俠的樂趣,累了又會帶著中國楹聯學會專業出的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做到雲頂茶館中喝一口好茶,面對這種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喝茶不僅吸引了各種喜好飲茶的文人雅仕,還吸引了很多學生前來打卡消費。

  學生作為未來中國的消費主力,越來越多的00後開始關注文化的創新力,新奇特永遠是他們能産生共鳴的,觀音山為了吸引各類群體,每年都自籌資金,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改造林相、對珍禽異獸棲息地設立特別保護區,有效地改善了自然生態環境,給喝茶提供了一個無可拒絕的大環境。

  顏若瑜説:“中國是茶的原産地,追根溯源了解植物和樹木,不僅可以讓更多學習地理,生物,歷史的學生了解生態環保的重要性,更可以讓大家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和啟示。”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