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守,是文博工作最重要的品質

2021-09-26 08:4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今天,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紮根文博一線、傳承文明薪火”的主題,邀請五位文博領域的優秀黨員代表,分享文明傳承的使命與擔當。

  這五位文博人,都是文物工作戰線上普普通通的一員,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大氣磅薄的豪言壯語,只有日復一日紮根基層的堅守,年復一年不忘初心的奉獻,一代又一代傳承文明的使命擔當。

  有記者問這些平凡英雄是如何理解和踐行“莫高精神”的。儘管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卻不約而同地呈現出一種品質:“莫高精神”于他們,不是貼在墻上的標語,不是挂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化作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如同呼吸般不曾中斷。

  “堅守,是從事博物館和考古工作最需要的精神。”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道出了文博人的信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他與75位同事一起,徹底封閉在館內80天,時刻緊盯館藏文物安全,憑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了諸多困難,確保了人員、文物萬無一失,在當年榮獲“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稱號。

  60歲的楊宏剛,幾個月前剛剛從陜西省西安市文物稽查隊隊長的崗位上退休。從事了40年文物稽查工作的他坦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我這輩子做的就是保護文物。”而做這一件事,首先是要堅守。基層的文物保護工作十分艱辛,巡查看護古遺址、古墓葬,常常是在田間地頭,荒郊野外,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全憑稽查隊員的雙腿走到、跑到。嚴寒酷暑、暴雨高溫,以及逢年過節,都是文物安全防護壓力最大的時候,隊員們必須守在一線,正所謂“他人團圓日,我輩守護時”。“要耐得住艱辛和寂寞,必須堅守住。”楊宏剛説。

  燕妮,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女子考古隊隊長,一位80後女性。出於對考古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她犧牲了不少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從2006年起,十餘年如一日,每年少則6個月、多則10個月奮戰在田野一線,先後承擔了30余項田野考古工作。從2012年起,她帶領女子考古隊承擔了重慶庫區消落帶的地下文物搶救性發掘工作。由於消落帶的特殊性,這群女子隊員不僅要和酷暑、暴雨為伴,而且要和不斷上漲的江水作鬥爭。艱苦付出必有回報,她們負責的項目屢次獲獎,團隊也榮獲“2020年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這榮譽的背後,是考古人的堅守。

  同樣是80後女性,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她的日常工作是在紅船旁,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瞻仰者講述紅船故事。在面積不大的南湖,她走了3000多公里,為群眾講述黨史1000余次。有人問她,你每天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講述著一個故事,不枯燥嗎?她説:“能在這樣一個神聖而又光榮的崗位上工作,足以讓我無比自豪。”她一幹就是近20年。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王元林,曾在祖國西北地區的敦煌一帶參加田野考古工作多年,對艱苦環境中形成和發展的“莫高精神”深有體會。他説:“這種精神是文物領域涌現出來的寶貴行業風範。”第一批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的中國文物工作隊,面臨的是地雷尚未完全排除的安全風險、極端濕熱的環境下只能住在簡陋木板房裏的艱苦條件。但他們克服困難,出色完成了第一期周薩神廟修復工程,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記者李韻)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