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龍潭中湖公園摩天輪十一前開放

2021-09-16 08:46: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本報訊(記者 林艷)承載著無數北京人美好回憶的“幸福格子”——位於北京遊樂園裏的那座高聳的摩天輪,馬上又能近距離看到了。歷經500天的匠心雕琢,備受市民期待的北京龍潭中湖公園,預計將於本月對外開放。龍潭中湖公園的前身正是北京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北京遊樂園,在對該園的基礎設施、綠化景觀及湖面等進行全方位改造後,這裡變身為一座集森林城市、濕地、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性公園。

  進入龍潭中湖公園北門,站在草木繁茂的湖邊,時不時能捕捉到群鳥飛過的“鏡頭”,而遠遠就能望見那座高聳的摩天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湖面中間是中心島,過去它是北京遊樂園的4D影院和神奇古堡,這個也對外觀原型進行了保留,只是裏面的功能變了,設計了健身、輕餐等功能區。”東城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儲玉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為了更好地留住回憶,公園對摩天輪進行了重新修繕和維護加固。“摩天輪的所有配件都進行了返廠維修,能用的都儘量保留下來,不能用的全部換新。雖然摩天輪不再保留遊樂功能,但也盡力保住美好的文化記憶。”儲玉紅説。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重新亮相的龍潭中湖公園,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標誌性建築——摩天輪,還通過“新龍潭·潮運動”這一青春主題,為“老地方”注入“新活力”。園內設有乒乓球、籃球、網球等標準運動場地,2.6公里跑步綠道,以及一段五彩斑斕的空中棧道,活力市集、主題跑團、運動秀場、潮流展示等運動體驗活動將在這裡輪番上演。更值得期待的是,智慧運動體驗場館以及綠色健康的輕餐等配套空間也將陸續開放,將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感”。

  “改建過程中,我們也充分尊重現有陸形水系,保留和利用現有大樹5000余株,保留現狀景觀和設施20余處,通過設置雨水花園、鋪設植草溝、使用透水鋪裝的形式最大限度實現雨洪利用,並將施工拆除的建築廢棄物打造成石籠墻,在營造景觀的同時減少渣土外運,通過多種建設手段實現現有資源的再利用。”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整個園區的設計總體原則是“近自然、低干擾”,希望為市民打造一處自然寧靜、生態野趣的綠色休閒空間。

  龍潭中湖公園位於東城區左安門內大街,總面積約38公頃。公園原為北京遊樂園,停止經營活動後,一直進行封閉式管理。通過對破損道路、乾涸水體進行改造治理,減少建築及鋪裝面積用於還綠等措施,改建為水清岸綠的城市公園。伴著開園,與廣大市民一同見面的,還有一個設有471個停車位的自走式立體停車設施,在滿足遊客的同時,也可供周邊居民錯峰停車。“摩天輪上承載無數北京人美好回憶的‘幸福格子’會一直安安穩穩地挂在雲端,這座老城內的新公園將如約重啟,繼續用詩意風景記錄服務市民的歡聲笑語和如歌歲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延伸

  北京明年年底前將新添25個公園

  龍潭中湖公園、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石景山區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大興區五福堂公園……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由北京市發改委獲悉,今明兩年北京多個公園將陸續建成,2022年年底前本市預計將再建成25處公園,將進一步為百萬市民提供“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城市空間。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高城市生態品質,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工作生活”的要求,近年來北京不斷利用疏解騰退空間,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推動疏解整治騰退空間向“綠色”轉變,助力城市更新。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市發改委累計批復公園綠地73處,總面積約4200公頃(約等於6個奧森公園),為市民進一步拓展休閒空間。據介紹,目前已有石景山區新安公園、懷柔城南森林公園等48處公園開園迎客,預計其餘25處公園將於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其中,石景山區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大興區五福堂公園等有望今年建成開放。

  “通過這些公園綠地的建設,本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2017年的77%增加至2020年的86.8%,增加了近十個百分點,像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溫榆河公園等大尺度綠地,配建了各類步行、騎行設施,設置露營區、親子娛樂區等,成為居民出遊的熱門選擇。”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些公園綠地的建設,本市“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公園數量已達102個,實現“一環百園”規劃目標。

  與此同時,城市副中心、大興、昌平等新城建成賀新公園、舊宮城市森林公園等,新增公園綠地約2500公頃,大幅提升區域生態承載力,為服務承接中心城區疏解功能奠定環境基礎;石景山區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等大尺度綠化項目中,則開闢生態保育區,建設本傑士堆、昆蟲旅館等,為野生動植物營造近自然的生存環境,不斷提升林地綠地的生態功能。

  “漢朝的房子有多大?通過房基復原,我們就能看出當時的居住條件什麼樣……當時的墓葬在哪塊?燒窯又在哪塊?這些我們根據考古發現來做整個景觀佈局。”站在即將開放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裏,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相關負責人劉傑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全國至今唯一發現的漢代縣級故城遺址,這一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遺址公園即將與大家見面,明年春天公園一期將具備開園條件。

  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位於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西北部,總面積約39.2公頃。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考古勘探時發現了西漢路縣故城遺址。據介紹,該故城見證了通州千年的歷史,對研究古代中國縣城面貌和縣級行政特點具有非常高的價值,也填補了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被評為2016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進一步傳承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按照“先保護,後發掘”的方式,將古城遺址規劃建設成為遺址公園,于2019年3月進場施工。“公園在對漢代古城遺址進行保護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模擬考古體驗坑、城墻遺址步行道等文化元素,增強市民遊園過程中的文化互動,讓市民在放鬆身心的同時體驗歷史沉澱,體驗考古過程。”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這些互動區域都比照著當時考古現場照片進行原封不動的“復原”,希望帶給大家一種親臨考古現場的情境感,尤其是夜晚打上光更有“感覺”,“像親子體驗區,孩子們可以在這裡挖到一些‘古物’,以探尋體驗考古的樂趣。”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