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好跨界思維 助推戲曲傳播(文化只眼)

2021-08-24 08:5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劇照。
  圖片來自網路

  今年5月上映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將觀眾耳熟能詳的“白蛇”故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粵劇巧妙融合,實現了戲曲電影的創新突破,收穫觀眾好評。近年來,“跨界”在傳統戲曲領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劇目通過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創新,實現“破圈”。

  檢驗戲曲是否繁榮,不僅要看戲迷多不多,更要看有沒有吸引新的觀眾。在這一點上,戲曲跨界讓人們看到戲曲藝術的活力,但也引發了部分人的擔憂,認為這類作品不夠“戲曲”。事實上,“跨界”與借鑒、吸收其他藝術來豐富自己,二者並不衝突。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戲曲在生成和發展中,廣泛借鑒和吸收了歌舞、百戲、武術等表演形式,但其主體一直是戲曲。而當下語境中的“跨界”,指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藝術門類打破各自邊界,突破藝術門類的壁壘,進行深度疊加、融合的一種藝術創新。顯然,如果從戲曲本位立場出發評價跨界作品,必然會覺得“戲”味不足,而如果認識到“跨界”的宗旨,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戲曲跨界的宗旨之一,是與其他藝術疊加融合,創造新的藝術樣式,從而超越純粹的戲曲藝術。例如,戲曲與電影是不同的藝術門類,跨界就生成戲曲電影。戲曲電影的歷史不算短,但以前基本是利用電影技術來記錄戲曲舞臺藝術,兩者缺乏深度融合。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雖然承載的內容還是粵劇藝術,但在結構和形態上更偏向電影敘事,更富於魔幻類影片特質。無論是營造山水畫意境的西湖場景,還是利用特效表現“盜仙草”“水漫金山”等武打場面,都有電影大片的即視感。粵劇舞臺藝術表現手法,也依據電影的要求做了不少改變,比如主演的水袖舞更寫實了。2020年B站跨年晚會,京劇裘派第四代傳人裘繼戎將現代舞蹈和幾種地方戲劇目進行拼接,表演了令人驚艷的跨界舞蹈《驚·鴻》,收穫近200萬播放量。

  這些跨界作品,呈現的不再是純粹的戲曲藝術,但卻給觀眾帶來新鮮的視聽感受,讓戲曲在年輕人心中擺脫了陳舊、過氣的刻板印象,引起他們對戲曲藝術的興趣。

  另一方面,戲曲欣賞需要一定專業素養,這就需要戲曲演員、專家跳出狹窄的行業領域,在劇場觀演、教科書等方式之外,利用多種傳播媒介跨界傳授戲曲知識和鑒賞方法。比如《非常有戲》《國色天香》《叮咯嚨咚嗆》《戲碼頭》等戲曲跨界電視的綜藝節目,設置競賽、導師教戲、知識講解、專家點評等節目環節,以更大眾化的方式,實現戲曲藝術和戲曲知識的跨界傳播。京劇女老生演員王佩瑜是一位進行戲曲跨界傳播的代表人物,“做最傳統的藝術和最時尚的演繹者”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她通過舉辦融合説與唱的京劇脫口秀“京劇清音會”“瑜你臺上見”,或參加電視網路節目,以主持人、京劇知識講授者、演員等多重身份,普及戲曲知識、分享戲曲鑒賞經驗。正由於在傳播戲曲藝術時跳出專業視閾局限,走向大眾,王佩瑜讓戲曲在年輕人那裏愈發成為時尚話題。

  戲曲跨界,強調創新性和探索精神,但它與傳統的戲曲藝術傳承並不相悖,而是構成當代戲曲藝術發展的一體兩面。我們應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跨界現象,鼓勵各種富有創意的跨界傳播。但也應注意,跨界藝術作品也要有藝術品位,有完整統一的藝術風格;跨界傳播,必須注意導向性,傳遞正確的戲曲知識。

  (作者係中國戲曲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