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與時俱進,提升文化遺産保護實力(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2021-07-29 08:5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文物是中華文明的璀璨結晶,也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泉州申遺成功,是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新成果,必將推動中華文明煥發新的生命力

  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産大會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這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和世界海洋文明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

  本次成功申遺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系統涵蓋了泉州海外貿易經濟體系中的管理、生産、運輸、交易、消費、服務等核心環節,覆蓋了從港口經城市到腹地的地理和經濟區域空間,全面展現了支撐宋元泉州世界海洋貿易中心職能運作的社會結構,以及世界性社群間的海洋文明交流。

  泉州保存有豐富的文化遺産,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産,我國在文物修繕、環境整治、文物展示、學術研究與考古、保護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文物研究所(今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即著手進行泉州文物古跡保護工作。位於泉州晉江市的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由於年代久遠,橋體損壞嚴重。1961年,安平橋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部門多次開展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使這一古老長橋重新煥發了生機。

  中國與時俱進的文物保護工作與“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文物保護理念,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功申遺的重要基礎。中華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對於中國文物的完善保護,更離不開對於中國歷史的研究和理解。在此次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工作中,國家文物局與地方政府對於泉州文物及遺址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考察與研究,不斷認知文物承載的歷史功能,物質遺存的外形、構造、材料、工藝及其歷史記錄所反映的傳統維護機制與技術體系等歷史資訊和承載的文化傳統,有力證明了宋元時期泉州海洋貿易中心地位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泉州申遺的成功,展現了中國文物保護技術與歷史文化研究的雄厚實力,也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文物保護經驗。

  文物是中華文明的璀璨結晶,也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泉州申遺成功,是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新成果,必將推動中華文明煥發新的生命力。

  (作者為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本報記者劉曉宇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8日 14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