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個藥方,很講道理!

2021-05-14 08:4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東漢末年

  兩個與河南南陽相關的人物

  分別開出了有名的“藥方”

  流傳至今

  相傳

  躬耕南陽郊野

  眼觀天下大勢

  諸葛亮以他的“草廬對”

  預言了“三分天下”

  演繹了一個古代“未來學”的故事

  遊歷各地、含辛茹苦

  河南南陽人張仲景

  寫就一部《傷寒雜病論》

  開出一劑救助蒼生疾苦的“藥方”

  位於醫聖祠的醫聖張仲景銅像。

  

  這部長達16卷

  數萬字的古籍

  不僅是中國第一部

  理法方藥完善、臨床實踐豐富的

  中醫經典

  而且在世界醫學之林

  也極負盛名

  

  今天

  當我們翻開這部醫學經典

  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

  

  關於張仲景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傷寒雜病論》序中

  窺見一斑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的木刻板。新華社記者 朱廣智 攝

  

  他在序中

  痛心疾首地感嘆一些人

  “競逐榮勢,惟名利是務”

  卻很少有人

  “留神醫藥,精究方術”

  救濟天下蒼生

  此番感慨

  源於其自身經歷

  ……

  東漢末年

  瘟疫肆虐、民生艱苦

  不到十年間

  張仲景失去了三分之二的親人

  而其中十之有七

  是因為“傷寒”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

  他對失去親人感到無助

  對蒼生的疾苦深懷悲憫

  

  於是

  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

  寫成了《傷寒雜病論》

  希望能給當時的病症

  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

  救濟飽受疫病肆虐之苦的百姓

  這本醫書代代相傳

  不斷地經由後人傳承、豐富、創新

  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成為後世醫者的必讀經典

  後人尊稱張仲景為“醫聖”

  《傷寒雜病論》

  提出了外感熱病(包括瘟疫等傳染病)

  的診治原則和方法

  

  論述了內傷雜病的

  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

  辨證規律和原則

  

  確立了辨證論治的

  理論和方法體系

  資料照片:《傷寒雜病論》。

  從“神農嘗百草”“藥食同源”

  到與世界醫藥學匯通、融合

  

  中醫藥學

  誕生在華夏這片熱土上

  幾千年來

  實踐於民間、服務於百姓、集大成于百世

  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如今

  中醫藥正在朝著

  現代化、産業化的目標前進

  南陽的艾草種植。

  

  同時

  與西醫藥相互補充

  為許多疾病的防治

  做出了貢獻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我國在預防、治療、康復各階段

  廣泛應用中醫藥

  古老的中醫藥

  為抗擊疫情屢立戰功

  現代化的中藥生産車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我們期待祖國醫學的古樹

  結出更多飽滿的果實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