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現沿海鄉鎮的巨變
圖為電視劇《經山歷海》海報。
由楊亞洲、楊博執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山東省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的電視劇《經山歷海》近期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根據趙德發的長篇小説《經山海》改編,主創團隊在山東省內60余個模範村鎮采風,與上百位基層黨員幹部交流,力圖藝術展現沿海鄉鎮的巨變。
電視劇可以成為時代的一面鏡子。《經山歷海》不回避鄉村振興中的陣痛與困難,強調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該劇以女主人公吳小蒿考入楷坡鎮做副鎮長的成長歷程為主線,採用紀實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手法,審美化展現了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如石屋村立足當地紅色文化和土地資源,開展紅色旅遊和金銀花種植項目,通過建立愛心食堂、吸引年輕人返鄉來應對農村老齡化。安瀾村響應“碧海行動”,拆除有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的陳舊設施,興建人工魚礁、海洋牧場、電商物流平臺,致力於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平湖村擅種茶葉,鎮政府抓住茶葉峰會的契機助其打響“南茶北引”的品牌,整合各村資源,以“旅遊一體化”帶動“經濟一體化”,促進各村協同發展。
在各項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經山歷海》強調了基層幹部的經驗智慧和農民的觀念覺醒。面對群眾對改革政策的猶豫與懷疑,吳小蒿帶頭遷墳,帶動鄉親們消除安全隱患、形成文明鄉風;慕平川犧牲自身利益關停冷庫和小碼頭,帶領村民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施産業升級。這無疑是基層黨員幹部“向前一步、主動作為”的生動體現。劇中還凸顯了鄉鎮幹部處理問題時因人施策的工作方式,如劉賢達沒有直接滿足懶漢常進寶“等靠要”的物質要求,而是給予其勞動機會,以“扶貧先扶志”的思路幫助其實現轉變。吳小蒿支援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劉精明進城學習知識,為其解決家庭後顧之憂,他最終也返鄉成為新一任村支書。
特別是,該劇塑造了新一代鄉鎮幹部經山歷海、永不放棄的鮮活群像。他們紮根鄉村、甘於奉獻,是當下萬千基層幹部的縮影;他們奮戰在農村改革工作一線,以智慧和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經山歷海》不僅表現了基層“引路人”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更通過日常化的生活細節立體化塑造人物。如吳小蒿就並非常見的女性幹部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形象,其新人之“新”既表現為對基層工作缺乏經驗,又體現為擁有新的思想、見識和智慧。吳小蒿從履新之初稚嫩的“小蒿草”逐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大楷樹”,在一次次的任務和挫折中,逐漸悟出“幹部就是幹事,上班就是上村,幹事不能一廂情願,上村不能脫離民情”的道理。她在與同事、村民、家人的相處和磨合中,逐漸展露其溫柔、果敢、親民、坦蕩的性格。劇中塑造的其他鄉鎮幹部也盡力避免“高大全”的完人形象。如安瀾村村支書慕平川雖願意為長遠發展拆除自己苦心經營的産業,卻免不了意志消沉,在村民和同事們的鼓勵下才振作起來。鎮長賀豐收雖然個人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但有著辦事不講原則的弱點,其與書記周斌、副鎮長吳小蒿相互監督、優勢互補才讓班子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經山歷海》反映了鄉鎮幹部在基層工作中的精神蛻變,用故事説明,鄉村振興“擰成一股繩”般的團結協作,才可能把事辦好、共謀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2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