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郭德綱:我為什麼要説“三國”?

2021-04-12 08:5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郭德綱全新説書節目《老郭有新番》已于4月5日中午12點在優酷獨家首播。這是優酷推出的郭德綱全新潮派説書文化綜藝節目,以經典文學故事為基礎,在歷史演繹故事的説書表演中,和郭德綱一起,重逢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笑侃有聲有色的經典故事,為觀眾帶來文學故事之外的“新知新解”。

  名著難讀,最難就是《三國》,郭德綱説新中國成立前評書興盛的時候,普通的評書藝人不愛講三國,因為觀眾不愛聽,掙不著錢。説得好的演員也不愛説“三國”,引經據典費那老大功夫,追求效果那還不如隨口説説《七俠五義》。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説《三國》,4月7日晚,北京青年報記者獨家採訪郭德綱。

  自述

  我不願意説“三國” 我也應該説“三國”

  其實從我的角度出發,《三國》我應該説也不願意説。不願意説是因為説這個書累,説一個《三國》頂説十個《聊齋》的,頂二十個《楊家將》。因為説《三國》你不能信馬由韁,想怎麼説就怎麼説,你得研究,正史、野史、《三國志》怎麼説的,《三國演義》怎麼説的,民間傳聞又怎麼樣?

  這還不算,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怎樣?政治的角度上怎麼分析……包括一些生疏的字你都得給解釋清楚了。

  因為《三國》不是説故事,故事誰不知道,説“三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説閒白,為了説三國以外的東西,所以它就難了,這個東西考驗的是演員的能力問題。所以,從費力氣的角度出發,我不願意説《三國》。

  但是,我也應該説《三國》,因為小的時候,我是先學的評書。我7歲學的評書,9歲學的相聲,上世紀80年代末又唱了5年的戲,我也就會這三樣,別的全不行。所以,我是很愛説書的。

  而且現在這個行業其實是很不景氣的——説相聲的真真假假,全國你還能找出幾千上萬個。可説書,你去找,真真假假擱一塊,全國連5個、10個都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行不好幹、人不好騙。這行難就難在這了。你説清朝末年老百姓聽書,他聽什麼都覺得有道理,可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你在上面説,他下面拿手機一搜,就知道你在騙他。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它不可能再好了,也不可能再像當年那麼輝煌了,但是它永遠不會完,因為説書賣的是演員的個人魅力。從這個角度出發,我願意把我演繹的這種狀態下的《三國》拿出來,讓大夥聽一聽,《三國》到現在還能以這種方式存在,這也是件好事。

  可是,《三國》應該怎麼説呢?不可能純是陳舊的東西,如果説我還保持著民國、清朝末年的那種説法,那是你自己離這個社會太遠了。觀眾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你要用現代人的角度去解釋、去分析、去評論三國。《老郭有新番》,新就得新在這兒。

  至於觀眾,你把自己的東西呈現出來之後,他自己就過來了,這是手藝問題。我説史記我也能讓你聽,南北朝這個都可以説,你如果是個好廚子的話,給你點樹葉你也能把它炒好。你如果沒有這個手藝的話,山珍海味你也能把它做糊了。其實還是取決於説書人自身的能力。這裡麵包含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從藝的經歷,包括他個人的世界觀。

  為什麼説這行還是難幹?過去來説,唱戲的人家叫老闆,他商業味兒就足,唯獨説書的都被稱作先生,他意思就不一樣。過去一個説書先生掙的錢,那是頂多少個説相聲唱戲掙的錢,這個行業為什麼能這麼暴利?為什麼不是人人都能幹?就是因為大多數人幹不了,人人都當馬雲誰搬磚去?天下事就是如此。這也是這門藝術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攝影/本報記者 柴程 劉暢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