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公佈

2021-04-06 08:3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李韻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已在其官網上公佈。

  《北京市革命文物名錄》範圍涵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主要包括與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這次公佈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中,包括不可移動文物158處,其中有1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9處尚未核定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含可移動革命文物2111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974件(套),二級文物65件(套),三級文物26件(套),一般文物46件(套)。

  據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介紹,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呈現出鮮明的特點。其一,這批名錄全面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北京革命歷史。從黨的創建時期、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文物資源數量眾多且級別較高。

  158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分佈于全市16個區,充分印證了建黨片區、抗日戰爭片區、建立新中國片區集中連片,串聯帶動平西、平北、冀東片區的分佈特點;2111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收藏于18個文物收藏單位,從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盡忠報國全粵義民申諭英夷告示(刻本)”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標語、“1948年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鉛印《毛澤東選集》”,再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毛澤東授予朱德元帥軍銜命令(第一號)”“周恩來在病重期間穿的特製布鞋”等均有涉及。

  第二個特點是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北京歷史在中共黨史上的重要地位。説起相關的文物,陳名傑如數家珍:北京大學紅樓、李大釗舊居、陶然亭慈悲庵、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等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記錄了北京作為五四運動策源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主陣地、中國共産黨重要孕育地的輝煌歷史;北師大舊址、中國大學舊址、民先隊夏令營抗日石刻等,迴響著偉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吶喊;盧溝橋、趙登禹將軍墓、佟麟閣將軍墓承載著全民族抗戰的光輝歷史;清華園車站舊址、雙清別墅、天安門蘊含著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進京趕考”的初心和使命。

  北京市首批革命文物名錄的第三個特點是,全面反映了北京革命文物資源豐富厚重。名錄包含重要機構駐地、戰鬥遺址、烈士墓、陵園、紀念碑、故居、舊居、紀念館、紀念堂等,可移動文物包含出版物、紀念章、武器、個人用品、信件等,完整地涵蓋了北京革命歷史各個時期的各類文物。而且文物級別頗高,158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共47處,佔比近30%;2111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中,一級文物達1974件(套),佔比達93%。

  陳名傑表示,關於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北京市文物局正在進一步推動實施“六個一批”工程——核定公佈第一批北京地區革命文物名錄,有序提升一批革命文物單位保護級別,持續加大一批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力度,組織編制一批革命文物保護規劃,廣泛開展一批紅色展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以及革命文物講述人推介,深入拓展一批紅色旅遊路線,開展“看文物 學黨史”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通過充分挖掘首都特色紅色資源,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

  他還表示,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核定工作也在同步推進。第二批名錄擬重點突出工業遺産、水利設施、農業設施、建築、科教文衛設施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文物遺存。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幾乎與北京市同時,上海等20個省(區、市)也相繼公佈了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全國的革命文物資源家底已基本摸清,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1日 01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