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陳謙:何處突圍的鏡像人生

2020年04月09日 16:08: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陳謙:何處突圍的鏡像人生(海外華文作家研究)

  在北美華文作家中,陳謙可以説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早年從廣西南寧赴美留學,以“嘯塵”為筆名起步于海外中文網路刊物《華夏文摘》和文化論壇“國風”,自《收穫》嶄露頭角以後逐漸轉向線下發表。陳謙的獨特性在於,在一眾新移民作家中,她的寫作從一開始就直接跨越了夾縫人生中生存層面的艱難,也超越了移民書寫中種種關於身份確認、文化認同等離散經驗再現的慣常路徑。她不大關注邊緣和中心、本土與海外、自我與他者等這些新移民文學中二元對立的傳統話題,而是以平等對視的角度叩問異質文化衝突之外的自我建構和精神探索,直面人類生存的深層困境以及為了突破困境所付出的努力,從面向“what”轉而追問“why”,以一種內向性的自省精神追求自我實現是其作品的特質。

  作為一位曾長期從事晶片設計工作的矽谷工程師,陳謙掠過生存困境表現出思考的厚重,“以深刻展示旅美華人中高科技人員的感情缺憾和心靈悲劇獨樹一幟”(曾鎮南語)。陳謙小説的主人公大多為出入職場的矽谷精英、白領女性,作品往往表現她們努力突破家庭和社會(而非性別和族裔)的雙重困境、追尋女性獨立生存價值的心路歷程,常常被納入女性文學的研究範疇。但陳謙並不局限于女性主義視域,而是以此為視點,將自我與現代社會人類普遍經驗相勾連,超越物質層面指向靈魂深處終極意義的追尋和拷問。正因如此,陳謙的小説大多不在情節跌宕處過度著力,散發出濃郁的心靈哲學氣質。

  《望斷南飛雁》是陳謙較早知名的一部中篇小説,主人公南雁以“陪讀太太”的身份攜一子一女隨同身為美國名校教授的丈夫沛寧赴美,相夫教子,歲月靜好。她雖天資平庸卻始終難忘內心封存已久的設計師夢想,不願淪為丈夫的附庸。但南雁的這種追求並不能得到沛寧的理解,最終她不惜衝破社會屬性上“妻子”與“母親”的身份桎梏,離家出走,逐夢而去。南雁因其“以血肉之軀撞開了日常生活之下女性困境的堅冰”(邵燕君語)而被視為新移民版本的“出走的娜拉”,成為海外華文文學中一個光彩奪目的華人女性形象。

  長篇處女作《愛在無愛的矽谷》關注的是矽谷女工程師蘇菊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困境。男友利飛代表的是那種無節制追求物欲的人生模式,而畫家王夏代表的似乎是蘇菊一直渴求的“靈性”生活。厭倦了矽谷的蘇菊追隨王夏來到新墨西哥洲沙漠,營造畫室、放逐江河,然而生活似乎並不如之前想像的美好。是重回矽谷還是遠走他鄉,蘇菊在兩難中躊躇,迷失在精神需要與物質追求的搖擺不定中。《無窮鏡》是陳謙時隔多年之後重回矽谷書寫的長篇力作。女主人公珊映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是紅珊科技CEO,對她而言,追求物質還是精神早已不必糾結。今日的矽谷人也不同往日,單純追逐財富不再是唯一目的。他們是一群對創業和創新抱持著宗教般虔誠的新矽谷人,充滿激情、不斷創新,以科技革命改變人類生活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意義所在,也是他們眼中時代不斷發展的核心精神。珊映的困境在於當她以短暫卻耀眼的“煙花人生”為理想時,丈夫康豐選擇的卻是長久而安靜的“線香人生”。為此珊映執著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永遠攀登向上,康豐則在實現財務自由後急流勇退,當珊映因過度勞累以致腹中胎兒流産時,夫妻關係也走到了盡頭。珊映和康豐類似于進階版的南雁和沛寧。此外,陳謙還塑造了尼克、皮特、海倫、郭妍、安吉拉等組成的高科技精英群像,這源於“無窮鏡”寓示的便是“我們的人生道路是外部世界無數鏡像的疊加”。在這無窮鏡像互相映照的復調人生中,到底什麼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是選擇活成絢爛的煙花還是靜美的一炷香?正如作者引用的詩歌《The Road Not Taken》所言,秋林中有兩條道路,但我們不能兩條都選。人們各有取捨又互為鏡像,彼此想像那條未經之路的風景,映照出內心最隱秘而真實的情感潮汐。小説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正如同人生多元複雜的種種可能,歸根結底凸顯的其實是人物在精神困境中如何突破自我藩籬、拒絕庸常生活的努力。陳謙在小説中還關注了大數據時代人類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的改變,有關高科技環境下個人隱私的困境以及AI時代人類共同面臨的倫理問題,是《無窮鏡》在哲理性層面更進一步的反思與深掘。

  陳謙的作品中還有一類值得注意。《蓮露》關注人們精神上的創傷和疼痛,以受創者的自救和拯救他人來喚起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療救和治愈。《虎妹孟加拉》講述的是玉葉豢養孟加拉虎為寵物的故事,二代小留學生題材掩映之下的是現代社會人類情感和慾望抗爭的精神困境。《哈蜜的廢墟》更進一步在原生家庭、代際恩怨中不斷追問關於寬恕和療傷的內向性話題,在豐富的闡釋空間中最終指向的仍然是女性如何掙脫精神束縛獲得真實自我的探求之旅。

  陳謙曾提到:“在好的技法之上,對人類生存困境進行思考和追問,應該是小説存活下去的理由。”她正是這樣在創作中一以貫之,致力於尋找困境中的突圍之道,以小説為人生之鏡像,既是警醒,也是收穫。

  湯 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