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賞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2020年04月02日 09:5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賞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墻內看花)

  又到一年賞花時,作為中國民間一項重要習俗,踏春賞花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與歡迎。我們今天仍可在為數眾多的詩文和遊春圖中一窺當年古人賞花盛況,而歷經千年,人們踏春賞花的熱情不僅未減,線上直播等“雲”賞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還帶火了鄉村旅遊,催生出“賞花經濟”,為賞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

  在古代,賞花是一項受眾廣泛、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審美活動。不用香車寶馬、鳴鑼開道,隨便是誰,只要有一顆不誤春光之心,便可呼朋引伴,親近自然。唐代詩人楊巨源在《城東早春》中寫道:“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詩中上林苑代指長安城中的皇家園林。在唐代,每逢各處園林春花盛開,長安城街道上便人頭攢動。花如雲,人亦如雲。南宋文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梨花正盛,蘇州城中半數人都會出城尋春賞花。可見在古人生活中,逢春賞花是一項大眾化的審美活動。

  古代文人名士賞花,往往寄託了高雅的意趣。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當屬蘭亭雅集。春和景明,三五好友聚會,在會稽山下曲水流觴,王羲之因之創作出千古名篇《蘭亭集序》。明人袁宏道在《雨後遊六橋記》中有一段遊春文字:“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余,遊人少……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新春雨後,袁公同友人遊西湖,褪去外衣,頭枕落英,醉臥花下,並以飄落臉上的花瓣數為計,多者飲酒一杯,少者歌唱一曲。這種醉情自然的閒適與怡然,與西湖春景相得益彰,留給後人無限遐思。

  賞花文化蔚然大觀並延續千年,與我們民族獨特的文化情結息息相關。在古人觀念中,晝夜演替化生陰陽,陰陽變化推動萬物規律地運動。《素問》中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而冬藏春發,春天正是陰陽更替、萬物重生的轉折,因此被賦予萬象更新、充滿希望的文化涵義。正如蕭統《纂要》所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一定程度上阻擋了人們遊春賞花的腳步,但人們賞花熱情不減,通過“雲賞花”一飽眼福。武漢大學賞花頻道開通之後,短短一分鐘之內便吸引了30萬賞櫻網友。重慶市政府開通的賞花頻道,更是創下70萬人同時線上的記錄。5G高清直播等先進技術手段,讓賞花有了新形式。

  近年來,一系列有關花卉和植物的圖書熱銷並廣受好評,反映出人們對花的欣賞由審美層面正向科學認知延伸,植物背後的秘密吸引著愛花人的進一步探索。《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草木有趣:跟著二十四節氣過日子》《美人如詩,草木如織:詩經植物圖鑒》《花卉:一部圖文史》等書籍,有的將古詩文與植物學知識結合,有的將節氣與民俗活動融為一爐,反映出人們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追求。賞花文化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范天培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