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博熱被撞了一下腰
近些年,不少年輕人都展現出對文博的興趣,文博産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去年初,5萬中國觀眾遠赴東京,排隊等候,就為了看東京博物館的“顏真卿特展”。可是2020年一開年,全球文博熱和文創産業就被撞了一次腰:疫情的蔓延讓不少博物館選擇閉館,人們外出的動力也大大減少。
在國內,儘管很多博物館正逐步開館,但大多數人對線下活動仍處於觀望狀態,計劃中的很多特展也處於推遲狀態。國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于近日宣佈閉館,身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這家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下次重啟至少要等到7月。
2020年本是博物館大年: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天壇建壇600週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館150週年……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文博熱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北京到西安,從紐約到佛羅倫薩,本應到處都是人們享受文化藝術、出入博物館的密集身影。遺憾的是,全球疫情的蔓延,阻礙了人們的腳步,也讓不少博物館不得不閉門謝客。
一面是國內文博文創愛好者無處釋放的熱情、求知欲和消費力;一面則是博物館和文創産業因為疫情影響而在財務上備感壓力。據測算,僅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閉館受到的損失就高達1億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文創産業也是本次疫情的“救災對象”之一。
博物館人流不息的景象恐怕一時還難以恢復,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博熱”就會被束之高閣。一些博物館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特點,進行了直播嘗試。例如,3月27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天壇、湖南湘繡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等全球七所頂級博物館,就在拼多多開啟了一場幾乎是全天候的直播。
直播中,觀眾可以一邊聽專業的講解員講述梵谷畫作故事,一面隨手下單梵谷主題的筆電、絲巾、馬克杯,很多周邊産品此前只能在紐約買到;觀眾也可以一邊聽漢景帝的文景之治故事,懷古漢家陵闕的神秘與恢弘,一邊下單一個陶瓷小馬吊墜。如此,文博審美與文創消費,文博愛好者大快朵頤與博物館被“雪中送炭”,都以一種市場化的方式得到了妥帖的安排與對接。
與此同時,平臺的高新技術同樣可以賦能文博行業,為其勃興帶來動力。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秩松就説過,博物館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網際網路公司擁有先進的技術,跨界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推動文創行業高品質發展。在文創産品的開發過程中,大數據、虛擬現實、3D列印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也會帶來傳統文博機構難以實現的效果。
“文博熱”中,有一個很大的驅動力是“帶孩子看展”,並且,這個需求在日益增長。對於那些陪孩子上網課的家長而言,在各種不可名狀的煩躁與壓力當中,如果可以帶著孩子“雲看展”一番,輕鬆得到很多即便親身看展也未必能掌握的文博知識,那種解壓與滿足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疫情徹底消散,人們又能自由自在在全球看展時,或許能夠想起:在2020年的那個春天,他們參與了一場小小的“文藝復興”,博物館也從水下冒出頭來,狠狠吸了一口新鮮空氣。這種新鮮的博物館直播,在疫情結束後也許會成為一種遊覽博物館的常態。在家,一樣也可以近距離接觸盧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珍貴寶藏。
張揚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