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外科學家在華北地臺寒武紀早期軟舌螺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年08月21日 08: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8月20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日發佈消息稱,該所與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對採自華北地臺南緣寒武係第二統的軟舌螺化石開展了系統研究,揭示該時期華北地臺軟舌螺動物組合面貌,分析了它們的古地理意義。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古生物期刊Alcheringa上。

  科研人員介紹,軟舌螺動物是地史上出現最早的、具礦化外殼的兩側對稱動物代表之一,在寒武紀非常繁盛。軟舌螺包括直管螺類和軟舌螺類兩大亞群,二者都具有鈣質錐狀管殼及口蓋,其中後者還具有一對從錐殼內伸出的彎曲附肢。

  在寒武紀早期,軟舌螺通常以二維壓扁狀態保存于碎屑岩中和三維立體(多數已磷酸鹽化)保存于碳酸鹽岩中。磷酸鹽化標本的錐殼與口蓋通常都以離散的形式保存,鉸合標本很少。這也導致長期以來寒武紀早期軟舌螺的系統分類較為混亂。

  據了解,近三十年來,依據大量新的化石標本,全球許多地區(如澳大利亞與格陵蘭)寒武係第二統軟舌螺的系統分類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進展。相比較而言,在過去數十年中,華北寒武係第二統軟舌螺卻幾乎“無人問津”。

  在本次研究中,南古所助理研究員潘兵等人與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Skovsted博士合作,

  通過醋酸酸處理的方式,在華北地臺南緣寒武係第二統辛集組與猴家山組發現了大量的以磷酸鹽化方式保存的軟舌螺標本。

  此次發現的軟舌螺標本除了此前報道的較為常見的錐殼,更為重要的是還發現了大量的口蓋。其中尤為難得的是許多錐殼口端保存了口蓋的外模,這也使得將離散的錐殼與口蓋限定為同一種更為可靠。基於對大量的離散軟舌螺化石的觀察與研究,共計擬定了10屬14種,包括2新屬3新種。同時,根據新發現標本,對此前全球多個地區已報道的同期多個軟舌螺屬種進行了修訂。

  科研團隊通過總結分析這些軟舌螺的地層時代與古地理分佈,發現華北辛集組與猴家山組中軟舌螺組合時代應屬於寒武紀第三期晚期至第四期早期,組合面貌與岡瓦納東緣的澳大利亞最為相似,同時與勞倫大陸的格陵蘭也較為相似。

  此外,研究還顯示寒武紀第二世可能是整個軟舌螺演化史上最為重要的分異期。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B類、國家留學基金委以及瑞典研究理事會共同資助。 (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