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牡丹“花後”故里探根源:大型地情文獻《魏家坡》啟動編纂

2019年08月14日 09:1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洛陽8月13日電(記者 韓章雲)作為洛陽牡丹四大名品之一,魏紫被譽為牡丹“花後”。8月13日,大型地情文獻《魏家坡》編纂工作啟動儀式在魏紫故里河南省孟津縣魏家坡村舉行。這部“一方之全史”的“鄉土教材”,將真實、科學、藝術地記述魏家坡從遠古到目前的歷史軌跡和地情特色。

  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的魏家坡村,有著豫西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民居群,在一條近200米長的古街兩側,16座清代院落依次排開,祠堂、民宅、瞭望樓一應俱全。

  而作為戰國末期魏國王族的遷居地、唐代宰相魏徵、後周宰相魏仁蒲山池院所在地,魏家坡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牡丹“花後”魏紫也是在魏家坡培育出。

  “通過文獻徵集、楹聯徵集等活動,全面、系統、真實、科學、藝術地記述魏家坡從遠古到目前的歷史軌跡和地情特色,將作為魏家坡的‘一方之全史’和“鄉土教材”而服務當代,造福後世。”洛陽市政協副主席安石柱表示,此次大型地情文獻《魏家坡》編纂工作,是守護河洛文化、孟津文化根脈的一種努力。

  記者了解到,大型地情文獻《魏家坡》的編纂工作,也是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2019年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籌辦地,魏家坡主會場將抓住歷史文化優勢,以洛陽牡丹、唐三彩、青銅器、家風家訓、國學典籍等文化元素及工藝傳承大師、現代農業大師等文化名人為宣傳載體,通過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與多樣文藝,積極展示新時代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鄉村面貌,讓廣大農民共用豐收喜悅,為鄉村振興加油鼓勁,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如今,依託清代古民居,魏家坡村按照“固態保護、活態傳承、發展業態”的要求,借助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走上一條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

  2016年魏家村順利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魏家坡古村落景區自2016年底試運營以來,單日最大遊客量達到了10萬人次。(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