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電影探索“非票房”市場 柔性延展産業藍海

2019年06月24日 08: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6月22日電 (王笈)文件夾、筆電、手機殼、冰箱貼……位於上海影城的旗艦店內,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的衍生産品備受中外影迷關注。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每天觀影結束後,不少觀眾會移步至店內選購。其中,今年電影節以《大鬧天宮》為靈感設計的“創生萬象,幕後為王”主題海報,相關衍生産品設計美觀、寓意豐富、實用性高,最受影迷青睞。

  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元人民幣,成為了北美電影市場之外的第二大國際票倉。隨著中國電影的日趨成熟,豐富的電影內容以及影迷願為高品質産品買單的“共性”,推動著中國電影産業鏈的進一步延伸,IP孵化、衍生周邊、文化旅遊、實景娛樂等消費形式正成為中國電影價值增長的新藍海。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電影已迎來衍生産業發展的最佳時機,國內電影衍生産品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或有三倍的增長空間。

  以2019年大火的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為例,北京中影行銷有限公司對該項目的衍生産品開發值已達到約8億元人民幣。

  “《流浪地球》的社會影響非常大,電影中許多創造性元素也非常適合進行産品開發。”北京中影行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海榮透露,未來除了衍生産品,團隊還計劃將《流浪地球》打造成一個長線IP,探索主題樂園、主題酒店等更多業態的開發,“這些開發如果能持續進行下去,市場容量會有幾倍的增長。”

  什麼樣的電影適合衍生品開發?影響力、親和力、辨識度成為了“行業共識”,即具有較為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能夠與觀眾産生情感共鳴,影片中元素具備授權的特質。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中國電影衍生産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如何推動産業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全産業鏈觀念的培育十分重要。

  “國産電影沒有把衍生産業考慮進整個電影産業中,這是一大問題。衍生産品的開發應納入電影的創作框架中。”朱海榮説。

  全産業鏈發展的未來趨勢下,線上線下的連接將讓電影衍生産業無限延展,帶來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新藍海。而“眾籌”或將成為從業者規避風險的一大利器。

  阿裏影業、阿裏魚市場總經理傅小然認為,電影存在著不可控因素,此時,“眾籌”將是電影衍生産業的一條“柔性供應鏈”,讓消費者能夠提前通過樣品圖片確定自己是否需要購買這件衍生産品,同時也降低了商家的前期投資風險。(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