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訪京劇名家劉秀榮:恩師王瑤卿為何叫我“鬼妞”?

2019年06月22日 08:0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上午九點半,暢和園裏的鑼鼓點兒一響,著名京劇演員劉秀榮這半天的工作就算正式開始了:她要在排練廳待將近三個鐘頭,指導學生們排練《棋盤山》。

  示範身段時舞起雙刀,這位已經85歲的老藝術家,動作仍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絲毫不輸年輕人;唱腔也依然優美動聽……這些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源自她對京劇藝術幾十年的堅持和苦練。

  戲曲《棋盤山》背後的故事

  暢和園里正在排練的,是即將於6月26日上演的著名武戲《棋盤山》。故事內容簡單有趣,講述了唐朝時薛丁山與竇仙童的故事。雖是武戲,但風格輕鬆幽默,行當齊全,生旦凈醜都包括在內。

  “原來我演時它只是一齣中型戲,我和老伴一起琢磨,把原本通過程咬金和薛丁山唸白講述的故事,加以豐富,變成了兩場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劉秀榮回憶,這樣一來,《棋盤山》就變為一齣大型戲,劇情也更通透了。

  幾十年前,劉秀榮曾和老伴張春孝搭檔,分別飾演竇仙童和薛丁山。他們在舞臺上配合默契,演出效果每每令人拍案叫好。

  這次,她有兩個學生在新排《棋盤山》亮相,一個是飾演竇仙童的郭凡嘉,一個是飾演薛丁山之妹薛金蓮的白瑋琛。劉秀榮原本身體有些不適,但仍然來到現場指導,她説,希望這種有代表性的戲曲不要失傳,“也是了了我的一個心願”。

  戲校與簡陋的練功房

  《棋盤山》鏗鏘的鑼鼓點兒把劉秀榮的思緒拉回到七十多年前,那時她還只是中國戲曲學校一名普通的學生。

  當年的戲校沒有如今寬敞的練功房,更談不上空調和地毯。劉秀榮説,只有一間不過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晚上,男同學在這兒打開鋪蓋卷睡覺;白天捲起鋪蓋就變成了練功的地方。

  要綵排,墻上繃上一塊布就是舞臺;上文化課,就每人端個小馬扎,坐下聽老師講。不大的一處房子,變成了孩子們的“多功能廳”。

  戲曲演員想出人頭地沒有別的捷徑,只能靠勤學苦練,有真本事才有戲演。除去正常上課外,劉秀榮每天要練點“私功”,幾乎從無間斷。

  一日三餐吃的非常一般。練功對體能消耗很大,往往開飯時,劉秀榮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練完功吃早點時能吃三個饅頭:一個夾鹹菜,兩個夾醬豆腐,再喝兩碗粥,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能吃那麼多。

  雖然苦,但劉秀榮還是難以忘記這段時光。也是在學校,她遇到了恩師王瑤卿。

  昵稱“鬼妞”的由來

  對現在的人來説,王瑤卿這個名字已經太過陌生。但時間倒推六七十年,他卻是一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藝術大家,赫赫有名的“四大名旦”都是他的學生。

  中國戲曲學校成立之初,王瑤卿自願到學校給學生們上課、説戲。有一次,劉秀榮在《紅娘子》裏演一個送茶的小丫鬟,那一點兒臺詞也給她念得靈氣十足,引起了王瑤卿的注意。

  有一天,正當劉秀榮蹲在地上吃飯時,王瑤卿和史若虛過來了,一打照面,又記起了這個小姑娘,當即被挑中和師姐們一起去聽老先生説戲。她説,自己那會兒高興得都傻了。

  “那天説的戲叫《珍珠烈火旗》,恩師先帶著我們唱三遍,然後叫我們挨個唱。”在師姐們唱的時,劉秀榮就盯著王瑤卿手裏打拍子的紅木頭,揣摩唱腔何時該快何時該慢,同時暗暗記下王瑤卿點撥師姐們的話。

  輪到劉秀榮,她依照王瑤卿手裏紅木頭的節拍,一字不漏地把那一段曲子唱完了。王瑤卿大加讚賞,親昵地叫她“鬼妞”,取聰明機靈的意思,打那以後,基本再沒叫過她本名。

  從小配角到主演《白蛇傳》

  跟著恩師學了四年多的戲,在田漢版《白蛇傳》裏飾演白娘子,算是劉秀榮戲曲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也是她最難忘的一齣戲。

  劉秀榮原本從沒演過白娘子,最多客串一些小配角,也是老師王瑤卿的推薦才得以出演主角。她記得那天在學校會客室,恩師説,“鬼妞,這一次參加匯演,我保舉你演白蛇,你得爭氣啊,別給我丟臉”。

  事實證明,王瑤卿並沒有看走眼。在老師們的指點下,1952年,劉秀榮憑藉《白蛇傳》一句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二等獎,那年她只有17歲。

  “這齣戲是田漢先生寫的,導演是李子貴,唱腔指導就是我的恩師王瑤卿。”如今回憶起來,劉秀榮依然覺得那是難以複製的“神仙陣容”,相互之間配合默契。比如王瑤卿老師覺得《斷橋》要給白蛇加一段唱,田漢先生繞著排練廳轉兩圈,當場就能拿出精彩的唱詞。

  具體到舞臺步伐,王瑤卿也會細緻的給予指點。劉秀榮説,就是老先生們這種認真、耐心的作風,給自己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影響了我的審美乃至藝術追求。是相當寶貴的財富”。

  堅信京劇不會滅亡

  那麼,劉秀榮的藝術追求是什麼?

  她總結,首先要“求正求嚴”,學藝得正宗、嚴格,才能演好戲;藝術技能上求專求寬,既要有個性,會的要盡可能全面一些,能文能武;藝術理念上則求新求美,如果表演不美,跟不上時代,又怎麼能讓觀眾喜歡呢?

  在73年的從藝生涯中,劉秀榮把《棋盤山》、《貂蟬》、《穆桂英大戰洪州》、《王寶釧》《十三妹》等經典劇目演得風生水起,她本人也成為了“文武昆亂不擋”的“全能型”京劇表演藝術家。

  當年的“鬼妞”,如今桃李滿天下。從著名京劇演員李勝素算起,到郭凡嘉、白瑋琛……劉秀榮總計有四十多個弟子,她都一視同仁,千方百計想把從老先生們那裏學到的真功夫傳授下去。

  劉秀榮記得當年學戲的不容易。她不願意學生多受罪,所以每逢有排練都要親自到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拆解開來教給學生,希望她們少走彎路。

  每日教戲奔波,對已經85歲的劉秀榮來説非常耗費精力,但仍在努力堅持。她説,離開舞臺後還有許多想做的事:想恢復的劇目、有待提高的唱腔和表演……這些,都希望能通過學生們,在舞臺上呈現出來。那也算是自己藝術風格的一種延續。

  她聽別人説過戲曲越來越小眾,但並不憂心,“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瑰寶啊,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和道德風尚,又很通俗,連沒文化的老媽媽都能聽懂。我堅信京劇不會滅亡”。(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