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秭歸迎“大端午”:景區成為非遺傳承地
中新網湖北秭歸6月17日電 (向紅梅 張海彥)6月17日是農曆五月十五,湖北省秭歸縣屈原故里風景區內,“劉志華木雕工作室”“歸州硯”和“羋繡館”3個非遺文化展館揭牌成立,拉開了“大端午”序幕。
秭歸是屈原的故鄉,“一個端午三次過,三次端午過一月”的獨特習俗沿襲至今。每年五月,秭歸人都要過三次端午節,分為農曆五月初五“頭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末端午”。
在當日揭牌的“劉志華木雕工作室”內,劉志華現場雕刻《峽江民居》。作為秭歸縣峽江木雕代表性傳承人,劉志華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峽江人文和屈原文化特色。
劉志華弟弟劉志偉是秭歸歸州龍馬金花硯代表性傳承人。在“歸州硯”展館內,他現場刻硯,並向遊客介紹,龍馬金花硯的雕刻技藝並不難,難的是隨物賦形,渾然天成。
“羋繡館”內,散發著艾草香味的繡品備受遊客青睞。“三閭刺繡”是秭歸傳統繡藝,興起于漢代,曾在上世紀70年代逐漸衰落,後被秭歸非遺工作者在大山深處的屈原出生地樂平裏發現,成功入選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三閭刺繡”針法、繡樣得以傳承和創新,繡品斬獲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
與“羋繡館”一巷之隔的“青灘民俗館”內,秭歸民間音樂、舞蹈類非遺傳承人唱著山歌、敲著鑼鼓,熱熱鬧鬧地迎接“大端午”,顯出生生不息的文脈傳承。
屈原故里風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於此,是國務院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該景區是非物質文化展示園區和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截至目前,屈原故里風景區已開設端午習俗館、青灘民俗館、龍舟館等10個非遺文化展示館,將豐富的非遺資源與旅遊有機“嫁接”,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也拓寬了非遺傳承之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