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粵港澳三地40余家博物館齊聚珠海展示文博精粹

2019年05月20日 08:5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珠海5月18日電 (索有為 刁定宏)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廣東省主會場活動5月18日在珠海開幕,粵港澳三地40余家博物館及近20家文博公司在主會場設展位,現場展示文博精粹。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這一主題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社群、社會活躍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倡導博物館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強調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還應致力於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維護文化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互聯互通、包容互鑒。

  據悉,活動期間廣東各博物館共舉辦展覽416個、活動237項,以進一步增強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參與和關注,進一步凝聚粵港澳三地博物館界的智慧和力量,建設人文廣東、人文灣區。

  記者從活動中獲悉,截至2019年5月,廣東省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313家,其中國有博物館226家、非國有博物館87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共57家,其中一級博物館6家,居全國第五位;二級博物館24家,居全國第一位;三級博物館27家,居全國第二位。2018年,全省博物館觀眾參觀人數總計71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3%。

  廣東主會場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珠海市政府共同主辦。圍繞活動主題,主辦方組織了與博物館相關行業的“網際網路+”中華文明相關項目、博物館VR應用、智慧展櫃技術與産品在活動中進行展示。

  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文化互聯互通性在活動中進一步凸顯。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和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精心製作了《粵港澳文博事業發展成果圖片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遊徑(廣東段)圖片展》《予展新蘊——博物館展覽與文物裏的文創産品》《走進烏拉圭——烏拉圭藝術作品展》等陳列展覽。活動結束後,相關展覽資料還將走進基層、走進社區,讓更多民眾和青年學生了解廣東文博事業發展的現狀、成果及發展趨勢。

  活動還邀請廣東省文物鑒定專家免費為民眾鑒寶,並邀請專家現場講解陶瓷、書畫、青銅、雜項等文物的鑒賞方式。珠海當地劇團現場展示三灶民歌、沙田民歌、“中秋對歌會”以及澳門葡萄牙土風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表演節目。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代表、香港藝術館館長黃家安,澳門文化局代表、澳門博物館館長呂志鵬,烏拉圭駐廣州總領事馬丁。阿爾維斯,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龍家有,珠海市副市長劉嘉文,佛山市副市長譚萍等出席開幕式。來自粵港澳三地60多家博物館、文博單位和企業共600多人參加了主會場活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