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引起“故宮跑”的那些古畫,如今有了新的觀賞形式

2019年05月20日 08: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 宋宇晟)“2015年9月發生了一件事,很多人進了故宮以後不是往前面走,去看皇帝的寶座,而是往西邊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於是網路上就有一個新名詞——‘故宮跑’。我也到現場去看了,大家爭先恐後地去看我們舉辦的一個展覽。”

  在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的演講中,幾乎每次都會説到“故宮跑”。

  當年引起圍觀的“石渠寶笈”特展中的一些名畫,如今有了新的觀賞形式了。記者獲悉,《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精粹》近日正式出版。《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這些名畫,在書裏動了起來!

  《石渠寶笈》的兩個“遺憾”

  《石渠寶笈》初編、續編和三編,本是清廷對內府所藏曆代重要法書、繪畫以及織繡等的著錄,其中有廣為人知的《遊春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經典之作。

  但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這部作品有明顯的“遺憾”。

  首先,雖然這是一部關於古畫的著錄,但書裏其實是沒有畫的。

  故宮書畫部研究員李湜告訴記者,限于當時條件,該書只能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著錄某幅畫的畫面,而文字內容又非常簡單,比如説對宋人《江山寫勝圖》卷的著錄,就是記“水墨畫大江兩岸諸山,雲濤煙樹帆檣往來”這種簡約的文字介紹,不能充分讓讀者領略到畫作的筆墨神韻。

  另一個遺憾是,《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中不乏贗品。

  “乾隆喜歡書畫,但是他不是專業的書畫鑒定家,我們從他對《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贗品)與無用師卷(真品)的錯誤判斷中可以看出,其鑒賞能力一般。”李湜説。

  “優中選優”與高科技加持

  這些不為普通大眾了解的歷史“遺憾”一直留存至今。

  當李湜主編《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精粹》時,她給自己定下了這樣幾個標準——“第一要真,還得選代表畫家的代表作,同時也希望通過擇取不同時代的畫作,讓讀者能夠看到中國畫發展的時代脈絡,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按照這樣的標準,李湜從被《石渠寶笈》著錄的故宮博物院現藏的數千件繪畫中遴選了150幅名畫,後來又在此基礎上精選到僅剩50幅。

  相較于《石渠寶笈》而言,新書對畫作的呈現更為直觀。

  書中不僅通過高清圖片展現這50幅名畫,更配套開發20多幅名畫的動畫視頻。

  觀唐文化等為本書提供了藝術科學方面的支援。觀唐文化CEO李挺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團隊首先從書中50幅選出更適合AR動畫表現、也是藝術成就比較高的21幅畫,研究每幅畫的歷史和藝術特徵,撰寫動畫腳本和解説,每幅畫根據其畫風會有不同動態。

  “比如《伯牙鼓琴圖》,原畫古樸清雅、顯示文人的審美趣味,所以動畫也會展現如此意境。”李挺偉説,像《千里江山圖》氣勢壯闊,AR畫面就會具有飛躍動態,而《遊春圖》是山水遊玩,AR動畫的畫風就會飄逸一些。

  而這些動畫和解説詞都會經李湜審閱、修改,以確保解説詞的簡明達意、AR動畫的表現能夠貼合原畫的韻味和畫家的表達。

  “打開欣賞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通道”

  “對年輕人而言,這是以更適合他們的方式,打開欣賞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通道。”

  在《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精粹》責編徐海看來,年輕人正是這本書重要的目標受眾之一。

  此外,幾年前那次引起“大規模圍觀”的“石渠寶笈特展”,也讓故宮人感受到了今天大眾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情。

  “我們在出版《石渠寶笈精粹》過程中,更多的是思考如何以它為載體,讓藝術走進人們生活之中,可以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服務。”

  徐海説,自己希望,這本書能“以親和的方式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讓大家看得到、摸得著,把藝術帶回家,還要便於接受,樂於閱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