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琴藝術進高校:將古典藝術審美帶入校園

2019年04月19日 08:2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4月16日電(劉浩 余皓)“琴在漢文化樂器中地位崇高,素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説。琴棋書畫,四藝琴為首,中國文人一直將其視為高雅的代表。”15日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古琴藝術金陵派傳承人桂世民在合肥工業大學開展“古琴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並與其入室弟子陶然先後演奏經典名曲《陽關三疊》《梅花三弄》。

  桂世民祖籍安徽石埭,師承著名琴家梅曰強先生,係金陵琴派一代宗師夏一峰的再傳弟子。他系統地繼承了金陵派傳統的風格技法特徵、代表曲目和獨特的風範氣度。

  桂世民説,古琴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在整個中國音樂結構中屬於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形式。“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桂世民認為,古琴是中國文化精神産物,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它不僅是中國的,更是全人類的。他説,理解和認識古琴,須尊重其文化內涵和精神,作為古琴愛好者,也應該明白古琴該如何被傳承和堅守。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學琴之人應當遵循規範,注重學識、修養、境界、品質以及琴藝的提高。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在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卻比較陌生,許多人"琴箏不分",由此也可窺見古琴傳承遇到的困境。合肥工業大學本次活動相關負責人説,此次聯合陶然古琴工作室舉辦古琴文化藝術講座,其目的在於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傳統古琴文化,培養其興趣,助推校園人文建設。同時他表示,古琴文化中“弦外之音”“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等哲學思想與審美情趣,對於現代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養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