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博恢復開放後首展開幕 234件文物講述絲路往事

2019年04月15日 08:41:00來源:北京日報

  國博恢復開放後首展開幕

  盧溝橋元代“照片”等234件文物講述絲路往事

  本報訊(記者 劉冕)昨天,國家博物館恢復開放後首展開幕——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絲路沿線國家展出234件文物珍藏,講述萬里絲路上的千年往事。

  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和連接亞非的海上絲綢之路,距離長、歷史久,它們的故事從何講起?答案都在文物中。展覽取名“殊方共用”。“殊方”一詞源出中國漢朝班固所著《西都賦》,意為遠方異域。“殊方共用”就是要讓世界人民共用人類文明之光。國博館長王春法説,古代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形成了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去年11月,國博牽頭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大會,簽署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展覽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國博聯合“一帶一路”沿線的柬埔寨、日本、哈薩克、拉脫維亞、蒙古、阿曼、波蘭、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維尼亞、塔吉克12個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精挑細選各個時期、不同門類的234件(套)歷史文物展出,實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包括人口遷徙、經貿往來、科技交流、宗教傳播以及生産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的相互影響等。

  進入展廳,陸地絲路不僅有黃沙,海洋絲路不只有藍白相間,策展人引入了更多絢麗的顏色。其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板塊都是按照地理方位將沿線國家納入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宏觀視野之中來觀察和思考。為更好體現這種交流互鑒的多樣性,國博還特地邀請每個國家博物館分頭撰寫説明文字,介紹本國在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地位以及與其他國家地區之間交流互鑒的豐碩成果。

  “殊方共用”展的推薦展品列了滿滿一頁。其中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的葉形矛頭、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藏中國風格的伊朗瓷盤,也有哈薩克國家博物館藏的黃金武士。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藏銅鼓、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突線鈕銅鐸、阿曼國家博物館藏哈德拉毛語雕刻飾板。

  《盧溝運筏圖》等一批獨具“京味兒”的展品也在展出之列。

  展覽將持續至7月14日,門票每人50元。

  展品故事

  盧溝橋的元代風情

  元代《盧溝運筏圖》就像是北京盧溝橋的元代“照片”,這幅圖畫很可能就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看到過的場面。在他的遊記中,這座橋被描述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

  畫中心是一座11孔橋,橋欄板望柱頂端均雕幼獅。除橋身上拱外,其他特徵都與北京現存的盧溝橋相吻合,橋下河流就是現在的永定河,當時名為盧溝。水中木筏順流而下。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曾對此圖進行細緻研究,認為漂運木筏的場景與元代初年大都城的修建相關,畫中描繪的就是元初修建大都城時,從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著盧溝河運送至盧溝橋,再轉陸路運至大都城裏的場面。

  海外歸來的唐代杯子

  展覽中,有一隻中國唐代的杯子。這是迄今為止在拉脫維亞境內發現的唯一中國文物。拉脫維亞,可以説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之一。專家説,這只中國杯子可能是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亞,幾經輾轉,再經斯堪的納維亞商人轉手抵達波羅的海沿岸。杯子的故事恰好説明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

  相關新聞

  25國博物館打造合作“綠色通道”

  本報訊(記者 劉冕)昨天,一場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作為會議“召集人”的國博館長王春法表示,會議將暢通各國博物館交流,打通各國珍貴文物互展的“綠色通道”。

  論壇吸引了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的40余位國際一流博物館館長或代表,以及我國50余位博物館館長或代表參加。論壇開始前,各國館長參觀了剛開幕的“殊方共用——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王春法説,希望通過展覽倡導絲路精神,凸顯“一帶一路”沿線各文明之間在藝術及技術方面的融合與互鑒,揭示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未來發展的大勢。

  論壇期間,博物館館長們將圍繞“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的主題深入研討,有望達成《國博共識》等成果文件。各國博物館間有望建起“綠色通道”,聯合舉辦展覽,進行研究人員交流,互借文物以及聯合打擊文物犯罪等方面展開闔作。

  國博新書“展出”大英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

  本報訊(記者 劉冕)包括《女史箴圖》在內的260件中國古代文物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幾乎沒有機會在我國國內展出。昨天,這些文物借一本名為《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的新書,在國內“展出”。

  新書在國博首發。書裏收錄的文物是從大英博物館2.3萬件中國文物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該書是國博策劃出版的一套大型圖説叢書第四卷,是叢書目前收錄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發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書。《女史箴圖》《行草書寶劍行詩卷》等文物均收錄在書中。

  國博介紹,出版《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叢書,是希望通過系統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厘清其流傳脈絡,展示其存藏現狀,反映海內外文博界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叢書所涉及的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不僅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還包括歷史上通過貿易、饋贈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

  每一件入書文物都是從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文物中精選出來的。挑選文物的團隊由外方中國藏品負責人和專家以及國家博物館相關專家共同組成,在反覆討論、增刪後確定目錄。每件器物均配有清晰彩圖和局部細節圖,並標注了來源和入藏的年份。説明文字也由雙方合作完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況,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進一步充實和深化之後形成的最新判斷和論述,幾乎每個條目都是一篇考證文章。

  據悉,叢書以收藏中國古代文物的海外博物館為卷別。第一卷《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卷》已于2014年發行,《日本泉屋博古館卷》《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卷》分別於2016年、2017年相繼出版,《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是這套叢書的第四卷,于2018年出版,其餘諸卷也正在穩步推進中,將會陸續問世。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