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名家宋丹菊:學戲需刻苦 會唱戲也要會做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對京劇事業,我會追隨到底。”5日下午,京劇名旦宋丹菊在北京接受中新網記者獨家採訪。
談到京劇傳承問題,宋丹菊表示,學藝一定要“德藝雙馨”,不僅會唱戲,還要會做人。
回憶父親:練功刻苦 愛寫“光明正大”四個字
5日下午,宋丹菊亮相北京長安大戲院,一頭銀發的她,顯得精神奕奕。
今年,是她的父親、京劇表演藝術家宋德珠誕辰一百週年。為了表達紀念,12月11日、12日晚19:30,宋派經典劇目將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包括《金山寺》《霸王別姬》等,相關紀念活動圖文集也會出版。
宋德珠是中國京劇“四小名旦”之一,也是京劇史上武旦挑班第一人。曾有人總結過,他的藝術風格是“美、媚、脆、銳”,開拓一代京劇“武旦、刀馬旦之新風”,形成獨具一格的“宋派”表演藝術。
晚年,宋德珠在河北省藝術學校(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前身)任教十年,治學十分嚴謹,教育和指導了一大批戲曲人才。
“父親當年家境貧寒,那時,去學戲的孩子家裏大抵如此。”宋丹菊回憶,父親之所以受歡迎,不光是扮相漂亮、唱腔動聽,更重要的是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他在練功時,踩的都是“硬蹺”,腳用布纏得比跳芭蕾舞的演員腳尖還尖,然後站在冰上練“穩”。
“憑藉功夫,他在舞臺上的每一次亮相都能穩穩噹噹。”宋丹菊説,“好角兒”都是這麼練出來的,馬連良先生每到打三更時就提著燈籠去外面喊嗓子,“我們今天學戲,這種精神是最要繼承下來”。
談京劇:精雕細琢才是藝術 會追隨到底
由於受到家庭環境影響,宋丹菊最終也成為一名京劇演員。1987年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後來又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在稍後為她父親舉行的紀念活動中,近80歲高齡的宋丹菊將再次登臺,演出宋派藝術經典劇目之一《改容戰父》。
“有點兒緊張。”她毫不諱言現在的心情,“演了一輩子戲,中間有一段時間沒上臺,怕身體狀況、嗓子出問題,對不起觀眾。有一點不完美,我都不能原諒自己”。
每次排練,宋丹菊都要感嘆,比起以前,現在學戲的條件好了太多,“練功房裏有地毯、有暖氣,社會氛圍又好,大家都支援傳統藝術的發展,我們有責任把京劇藝術繼承好、發揚好”。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哪怕一個身段、一個唱腔,都需要長期的磨煉。就做什麼東西都要精雕細琢一樣,它才算是藝術。”宋丹菊覺得,一個京劇演員站到舞臺上,得到觀眾的讚賞與承認,“這是最大的幸福”。
宋丹菊覺得,學藝要“德藝雙馨”,會唱戲還要會做人,要堅持我們的傳統文化、弘揚戲曲藝術,“對京劇事業,要追隨到底,不管遇見多少困難都要堅持下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