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揚州共議立法保護運河
中新網揚州10月12日電 (記者 崔佳明 鐘升)12日,2018年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江蘇揚州舉行。來自近30個國家和20余家國際組織的300多名代表齊聚中國大運河之濱,從生態建設、立法保護等方面,探討運河保護開發的思路方向。會上,各國運河領域的管理者、法律專家和學者達成共識,共同促進對運河的立法保護,以及推動運河的法治管理。
目前,全球共有520多條運河,涉及52個國家,沿線分佈著3000座運河城市。因其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保護對象和外延也極其廣泛,如何以法律法規保護、管理運河,一直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難題。
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院長夏錦文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廣泛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涉及多個行政區域,僅僅依託單一政府規章或者地方性法規的制定,難以發揮立法的引領作用。需要從立法的層次和規劃上科學地把握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立法體系安排。
在揚州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看來,大運河城市立法具有著必要性。他指出:“大運河城市立法,對於加強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規範大運河遺産利用行為以及懲治毀壞大運河的破壞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王毅建議,中國應嘗試製定《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法》,以立法的方式集中解決“大運河保護與管理管什麼?”“誰來管?”“怎麼管?”等問題。明確大運河保護與管理的內容、主題與體制,做到大運河保護有規可循、有法可依。
大會上,各國專家們一致達成了《世界運河立法保護與法治化管理江蘇共識》,共同倡議全球各運河城市一道促進運河的立法保護,推動運河的法治管理,並加強國際合作。互相增進各運河城市在世界運河立法保護和法治化管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各城市運河立法保護和管理的法治水準。(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