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首辦公共藝術節塑造“城市人文精神”

2018年10月08日 10:4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10月1日電 (楊伏山 周梔)恰逢“十一”黃金周,薈萃世界前沿藝術作品的公共藝術展、文創市集、草地音樂匯、環保雕塑DIY、VR藝視體驗等一項項藝術活動在廈門展開,吸引當地市民和遊人穿梭于藝術之間,感受公共藝術的活力與生機。

  作為廈門公共藝術領域的一次新嘗試和創造城市的又一次更新,“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9月30日晚在廈門揭幕。

  該公共藝術節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稱,廈門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的先行者,此次活動落地“海絲”起點城市,從學術到實踐,將成為中國城市的公共藝術建設提供範例。

  伴隨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中國城市面臨著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在新時代之下,中國如何化解快速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千城一面”現象,成為城市規劃建設者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廈門正嘗試塑造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生態,期望在探索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發展的新趨勢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

  30余位海內外知名公共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雕塑作品,亮相五萬平方米的“海絲”廣場。主辦方人士稱,這些世界前沿藝術作品就像一粒粒“種子”植入廈門本土,為廈門的轉型發展傳播新文化取向,塑造新時代下的“城市人文精神”。

  在參展藝術家看來,城市與公共藝術之間有很大的交集,縱觀西方傳統的視覺藝術,公共藝術帶給城市的每一次更新都會帶來某種新的生活方式,從而開啟新的經濟迴圈;當公共藝術引領城市改變面貌時,也同樣代表著城市的又一次更新。

  此次公共藝術節分“藝術表演”“視覺藝術”“文化論壇”三大板塊,將藝術介入大眾生活,讓藝術回歸社會。其中,“藝術引領城市創新”——首屆“海絲”公共藝術論壇邀請中國公共藝術界的藝術大咖、國際雕塑大獎獲得者來開講,共同探討城市擴展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品質、城市功能從傳統生活剛需轉向人文層面、城市發展從追求經濟到追求文化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王中表示,這不僅是一個展覽、一個藝術節,更加強調公共藝術對地方文化成長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一個城市或區域的地標、文化中心,變成一個城市的指向標,讓城市居民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共藝術真切提升城市人文生活的幸福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