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告別承前啟後的一代
曲藝告別承前啟後的一代
9月28日晚,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在哈爾濱逝世,享年66歲,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月2日在哈爾濱舉辦。9月28日同一天,著名女相聲演員張文霞逝世。今年以來,已有9位曲藝名家辭世,包括相聲名家常寶華、師勝傑、丁廣泉、魏文華,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等。從某種意義上説,單田芳、常寶華、師勝傑等人的離去,表明曲藝承前啟後的一代正在漸次告別舞臺。
本報記者 倪自放
單田芳、常寶華、師勝傑等曲藝名家,除了常寶華在上世紀50年代有了較多的作品,其他人大多成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與更早地被稱為“下九流”的老一輩曲藝人相比,他們大多成長于曲藝院團,拜老一輩藝術家為師。比如,師勝傑就是相聲大師侯寶林主動收的關門弟子,傳承的期望非常明顯。1984年,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相聲新作比賽中,已經30年未收徒的侯寶林聽了師勝傑的作品激動不已,促成了收師勝傑為徒這件事。那一年,師勝傑31歲。在拜師儀式上,侯寶林説:“師勝傑是我的關門弟子,我今後不再收徒了。我收師勝傑為徒,不是我們兩人之間的事,這是相聲界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有師勝傑這樣的年輕人繼承我們的相聲藝術,相聲藝術的發展不會等到2000年。”
常寶華出身於相聲世家,兄弟六人皆為相聲名家,長兄就是大名鼎鼎的相聲名家“小蘑菇”常寶堃。年少成名的常寶華在1951年拜師馬三立,成為承前啟後一代相聲名家的骨幹。
繼承曲藝傳統的同時,在藝術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成為這一代曲藝人初登舞臺時的自覺行動。常寶華較早地説起新相聲,《帽子工廠》《非砸不可》等作品受到歡迎,師勝傑的《我要補課》《姑娘小夥別這樣》《小鞋匠的奇遇》等作品都緊扣時代。單田芳上世紀60年代説了《草原烽火》等30多部評書,逐漸有了名氣,1979年重返舞臺,再説傳統評書迎來藝術巔峰。
在今年去世的相聲名家裏,魏文華和張文霞是這一代曲藝人中為數不多的女相聲演員,兩人都是相聲名家武魁海的女弟子,由於相聲裏女演員的路子比較窄,魏文華和張文霞擅長的都是學唱為主的“柳活兒”。
從老一輩藝人那裏接過相聲衣缽的常寶華、師勝傑等人,在培養新人傳承相聲藝術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師勝傑去世前還擔任著中國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今年7月做客央視時表示相聲界要團結。在十餘年前郭德綱處境艱難時,師勝傑表態支援。為相聲藝術的發展,師勝傑還培養了劉彤、鄒德江、李菁等弟子。
今年年初去世的相聲名家丁廣泉,也是侯寶林的弟子、師勝傑的師兄。在外人看來,他有些“不務正業”——從1989年收了第一個洋學生大山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陸續收了7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洋徒弟。
除了繼承和發展,這一代曲藝人的風骨顯得更為珍貴。在新一代相聲演員幾乎變成了綜藝藝人的時候,知名度更高的師勝傑不像別人那樣當司儀、拍廣告,非不能也,乃不為也。他牢記師父侯寶林大師的話:要做藝,先做人。這簡單的話語,或是這代曲藝人的寫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