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光明日報:根治收視率造假須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2018年09月18日 09:02: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根治收視率造假須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日前,知名導演郭靖宇公開聲討電視收視率造假,使收視率造假這一陳年痼疾再次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隨即表態稱,已經“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這一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終於有望得到徹底的治理整頓。

  對於業內人士來説,收視率造假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對於業外人士來説,只要在網路上隨手搜索,也能找到無數揭秘曝光收視率造假黑幕的文章。造假的手段並不高明,比如污染樣本戶、竊聽和截留數據、直接篡改數據等。打假的辦法也是現成的,一是要對造假行為嚴厲追責,二是應該把小範圍抽樣調查和其他的收視率統計方法結合起來,比如對於智慧電視、網際網路電視、IPTV等,採集全面、真實、實時的收視率數據已經具備技術條件。把不同辦法採集統計的收視率數據結合起來,可以更加接近真實的收視情況。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收視率造假這只“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卻始終比景陽岡的真老虎還難打,甚至摸摸它的屁股都要承受不小的風險。個中原因,就是因為它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益,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

  收視率造假背後的利益有多大?按照郭靖宇透露,一部80集的電視劇,購買假收視率的要價高達每集90萬元、總計7200萬元。一些業內人士則透露,目前全行業每年購買假收視率的成本高達40多億元。再往週邊擴散,收視率還直接影響到電視臺的廣告收入、主創人員的人氣和身價、播出平臺(電視臺等)的品牌形象和市場估值,涉及的利益規模十分龐大。

  治理整頓收視率造假,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調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構和洗牌。這不但需要堅定的決心,還需要監管部門強有力的介入。然而,雖然治理整頓的阻力不小、代價不菲,但這一病灶一旦被切除,對於全行業的收益同樣是巨大的。當收視率這個電視市場的核心“指揮棒”被校正,諸多腐敗亂象、行業亂象,以及資源錯配的現狀都有望迎刃而解,整個電視行業都有望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當然,收視率造假獲得巨大的尋租空間,也從側面折射出電視行業“收視率中心”的弊病。儘管有關方面一再強調,電視內容産品要承擔社會責任,要把社會效益置於經濟效益之上,但在現實中,收視率始終是電視産品生産製作方和播出平臺的核心關切之一。收視率高的電視內容,哪怕“三觀”不正、格調低俗,最終都名利雙收。相反,一些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節目和劇作一旦遭遇收視率滑鐵盧,就往往“一醜遮百俊”,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播出平臺“末位”淘汰。正是由於各方面對於收視率近於病態的追求,才給予收視率予取予奪的權力,獲得了巨大的尋租空間和逐利能力。

  可見,在治理整頓收視率造假的同時,還要適當弱化收視率指標。如果能夠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彈性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就有望終結收視率對於電視內容“評判一切價值”的不正當權力。

  電視觀眾規模龐大,內部異質化程度很高,他們對於電視節目的需求也呈現豐富的多樣化。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生活和職業背景的人,喜歡的電視節目都有所不同。電視內容生産者和播出平臺完全有必要對受眾進行深度細分,做深做精垂直領域。否則,如果整個行業都只能在收視率上開展惡性競爭,結果就很可能是庸俗無聊的娛樂充斥熒屏。

  (作者:封壽炎,係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