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齊聚中山暢談粵港澳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

2018年09月12日 09: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中山9月11日電 (鄧媛雯 陳志堅)“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大工程,建議優先做好文化規劃、構建好文化平臺。”“共建人文灣區,我認為可以從挖掘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著手。”粵港澳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座談會11日在廣東中山市舉行,來自粵港澳和內地的文化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們,圍繞如何開展粵港澳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積極建言獻策。

  “粵港澳大灣區要注重人文價值鏈的發掘、融合與利用。”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每個城市和孫中山有很深的淵源,孫中山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橋梁和紐帶。其建議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機制,並在孫中山家鄉中山市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孫中山文化交流中心,全方位開展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

  “我認為可以把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大灣區文化先行的主要元素。”廣東省文史館館員、非遺專家張春雷表示,粵港澳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由於粵港澳三地存在不同的制度,以及歷史和人為的原因,缺乏了一個相互對接、交流、促進、發展的機制和平臺。

  張春雷建議,應建立三地首腦級別的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建設粵港澳非遺博覽園;舉辦中國粵港澳非遺博覽會。

  “文化相融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儘管澳門文化與嶺南文化之間關係密切,但是澳門文化並不等同嶺南文化。”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鐘春暉表示,澳門過去在學校教育體系中,青年學者很難得到“家國認同”“鄉土認同”等意識的培養。

  鐘春暉認為,“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並存”的定位,將是澳門未來文化發展的方向。他建議澳門應該從教育上重建“家國認同”的意識培養,並注重“中華文化”“大灣區文化”“澳門歷史文化”的推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