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越紹興書新顏:“文”融城市肌理“城”續千年文脈

2018年09月04日 14:5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4日電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佔斷蘋洲煙雨”,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筆下的古城紹興。千百年來,一葉烏篷船泛舟水道之上,留下詩章無數。歷經歲月,汩汩槳聲載著古越紹興的千年文脈,正駛入嶄新的時代。

  “千百年來,一代一代越國兒女創造了獨具魅力的‘越文化’,為華夏文明貢獻了大禹文化、陽明文化、書法文化、越劇文化、黃酒文化、師爺文化等璀璨瑰寶。”正如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所言,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紹興文明史源遠流長。

  文能化人,亦可興城。近年,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正成為紹興城市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依託“文創大走廊”,紹興構築起“文化與人、文化與産業、文化與城市”三位一體城市創新經濟帶,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推動産業格局演變。

  在紹興,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兼釋著城市的厚重精神與活躍因子。如今,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紹興,欲續夢千年文脈,重塑文明輝煌,拭亮這張城市的文化“金名片”。

  文化與人:古越積澱釋放名人效應

  在紹興,得天獨厚的人文風光,勝過“山常青,水常白”的越鄉秀色。思想家王陽明、書法家王羲之、書畫家徐渭、文化家魯迅、教育家蔡元培……穿梭于紹興的大街小巷,名人故居總在不經意間出現,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此感知歷史。

  “這裡是百草園,翻開你們手中的‘魯迅故里闖關圖’,‘摘覆盆子刺破了手’需倒退三步;‘想看五猖會被父親留在家裏背書’則要回到原點哦。”在紹興的地標性景點魯迅故里,數十位小學生手捧闖關圖興致勃勃,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魯迅的童年世界。

  “通過研學遊,你會觸摸到一個與課本中不一樣的‘魯迅’。”魯迅故里遊客中心副主任趙珊珊表示,魯迅故里研學遊活動分為“進百草課堂”“看風情社戲”“賞祝福大典”以及“聽三味早讀”四大部分。學生們不僅可以看社戲、賞年俗,還可在新開闢的倣真“三味書屋”穿上長衫,戴上瓜皮帽,體驗別具一格的“三味早讀”課。

  思想家王陽明,也是紹興“名人文化IP”中一張不可或缺的“金名片”。作為陽明心學重要的傳播地,紹興擁有豐富的陽明遺跡。2018年6月,第二屆陽明心學國際高峰論壇在紹興舉行。以此為契機,紹興大力修繕保護陽明故里等遺址遺跡,復建稽山書院,打造國學傳播高地。

  “我們將在碧霞池上恢復天泉橋,並重塑陽明銅像,使陽明故居成為一個真正的‘心廳’,讓陽明故居更好地重現王陽明生活、講學等歷史場景。”紹興市文旅集陽明故居項目負責人李駿介紹,陽明故居將與周邊的古橋、古街、古巷融為一體,進一步“激活”紹興文旅融合。

  “下一步紹興有信心利用好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建設以紹興歷史名人為主題的遊步道、歷史名人文化小廣場,植入名人故事、名著元素。”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表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好紹興歷代名人形成的思想精神,繼續釋放名人效應,弘揚越地文化。”

  文化與産業:“文化+”撬開轉型密鑰

  名人思想鑄魂,文化産業添翼。在流水泛著歷史、石板刻著故事、“遍地都是文化底蘊”的紹興,如何將文化優勢進一步變為産業優勢?

  2016年,童峰辭去了柯橋區城管隊隊長職務,這位來自安徽的新紹興人,搭建了517黃酒商城的電商平臺,從事國內品牌黃酒的線上零售。“我的目標就是要將紹興的黃酒推向全國甚至是全世界,不僅要做好黃酒的銷售,而且要推介紹興的黃酒文化。”童峰説,未來還將推出“黃酒頻道”,進一步擴大紹興“酒文化”的影響力。

  如今,“文化+”已成為撬動紹興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密鑰。紡織、黃酒、珍珠、茶葉、青瓷等傳統産品是紹興特有的資源優勢,也是文化戰略中推進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重要主題。

  在傳統産業依靠文化實現“轉身”的同時,紹興各地在推進文化産業發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特色。如柯橋區形成了以文化製造、影視動漫、民間工藝等為主導産業的發展格局;越城區建起了一批個性化十足的文化創意園區;上虞區則全力推進曹娥江文旅産業帶建設,開展全流域文旅産業佈局,致力打造曹娥江文化客廳、江上花海景觀等七大平臺。

  紹興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處處長吳萍介紹,近5年來紹興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文化産業項目200多個,完成投資300多億元,目前該市共有各類文化産業單位2萬多家。

  不僅如此,“文化+”理念正融入紹興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如“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紹興加大對文化領域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端文化設備製造基地,鼓勵支援文化消費服務裝備等新興産業發展。

  “文化+”的融合創新,使紹興實現製造優勢向文化優勢提升。據悉,到2020年,紹興全市文化産業總産出要達到千億元以上,實現增加值400億元以上,佔GDP比重達到8%左右。

  “打造文化創新引領標桿,要在現有的‘文化圍城’中尋求新的突破,肩挑振興文化産業重任。”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説,未來紹興力爭落戶一批國字號産業集聚平臺,打造文化資源要素産業轉化和文化助推産業改造升級的浙江標桿。

  文化與城市:內外兼修重塑古城輝煌

  文化名人存載璀璨思想,文化産業迸發無窮活力,究其根本,離不開紹興這座歷史文化古城作為載體。隨著城市發展跨入嶄新階段,紹興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在“內”與“外”兼修的步伐中煥發生機。

  112年前,嵊州甘霖鎮東王村香火堂前,一個草戲臺上的演出宣告了中國越劇的誕生。如今,在嵊州城關鹿胎山下,越劇博物館訴説著百年越劇“夢裏江南越韻清,淺斟低唱醉中游”的故事。

  “758幅不同時代名人的生活照和劇照、數萬件實物,系統地展示了越劇在形成發展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以及不斷改革創新走向繁榮的歷程。”越劇博物館館長俞偉介紹,如今,嵊州正著力打造一座“沒有圍墻”的越劇博物館,將越劇誕生地等遺跡打造成“五星級”景區,構建一道立體式越劇文化風景線。

  戲曲文化是紹興城市文化的“裏子”。如今,紹興還以振興越劇的方式推動紹劇、新昌調腔等地方劇種和蓮花落、宣卷等地方曲種的復興,在古城區內佈局落地一批可看可聽可賞的演藝場所。

  作為紹興古城的一大特色,流動的“水”也是一部“文化大書”。紹興的水城景觀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産,有2500年前採石遺存的石宕景觀,有古運河、古縴道、古橋、海塘等。目前,紹興正推動古城水城文化景觀保護利用,適時啟動水城文化景觀申遺,拾串起水鄉又一文化“遺珠”。

  除向內重視文化保護,重現古城輝煌,近年紹興文化振興之路還在向“外”延伸。2500多年建城史所形成的璀璨豐富的人文思想、山水交融的城市特色、源遠流長的産業品牌等,都為紹興“文創大走廊”建設帶來獨特優勢。

  作為紹興文化面向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紐帶,“文創大走廊”以蕭甬線、古運河、新運河、鑒湖為脈絡,以錢清為起點,沿途經過中國輕紡城、蘭亭、大禹陵、E遊小鎮等紹興城區重要的文化節點,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

  馬衛光表示,重振紹興輝煌的創新地、國際灣區的戰略承載地和中國文化輸出的策源地,是紹興“文創大走廊”的建設目標。對標藍圖,“文創大走廊”將堅持“內生+外引”的産業發展路徑,通過文化植入提升産業品質,打造時尚智造、國學文化等五大生長型文創産業價值鏈群,構建生長型的文創産業發展模式。

  如此定位,結合融入浙江“之江文化産業帶”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行動,使得紹興的“文化+”之路打開了巨大的想像和提升空間。汩汩槳聲中,這座千年水鄉的文化傳奇仍在延續。(柴燕菲 童靜宜 張煜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