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鄉村傳承戲曲 讓豫劇唱響黃河岸

2018年09月03日 08:39: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9月1日電(記者韓朝陽)踢腿、下腰、身段、唱腔、唸白……在河南省封丘縣蔣寨戲曲藝術學校的練功房裏,伴隨著戲曲老師謝春爍的密碼,身著短袖、燈籠褲、練功鞋的孩子們正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著戲曲基本功。

  8歲的毛吉雯是這群孩子中的“小戲迷”,她已經學了兩年豫劇,説起會唱的選段,小姑娘手舞足蹈。“毛吉雯娃娃功很好,學戲很有靈性。”碰到一個好苗子,謝春爍興奮不已。

  “千里黃河一百道彎,這第九十九道就在封丘縣。封丘縣土地長鹽鹼,封丘縣有一百八十個小窩班。大弦戲,唱黑臉,墜子梆子響連天。”歌謠中傳唱的正是豫劇祥符調發源地之一封丘縣戲曲藝術流行時的場景。

  近年來,由於多元文化的影響,地方戲曲面臨著觀眾減少、市場萎縮等困難。後繼人才匱乏,成為制約豫劇傳承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係老師蔣洪廣回鄉時,看到豫劇在家鄉逐漸衰落,而村中一些留守兒童在假期需要照料,於是萌發了在蔣寨村建立鄉村戲曲學校的念頭。2015年,蔣洪廣牽頭,十幾個人自籌資金,利用村中乾枯的水塘,填土建起了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的蔣寨戲曲藝術學校。

  “一是讓豫劇能夠得到傳承,另一個是藝多不壓身,為附近村裏的孩子多尋找一條出路。”該校副校長蔣洪恩説。

  14歲的王進博已經在這個學校學習了兩年。“剛來的時候不喜歡,太難了,現在不怕了。”王進博説,秋季學期開學,他將去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繼續學習豫劇。

  2016年至2018年,蔣寨戲曲藝術學校先後有兩批共計35名學員考入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幫助有意學習戲曲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困兒童和孤兒學習成才,為戲曲藝術培養後備人才。”蔣洪廣説。

  “祥符調,好婉轉,《秦雪梅》《包青天》《西廂記》《竇娥冤》《打金枝》《白蛇傳》。唱紅了鄉,唱紅了縣,唱紅了咱千里黃河岸……”梆子鏗鏘響起,韻味淳厚的豫劇唱腔仍舊迴響在黃河兩岸。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