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依託“浙東唐詩之路” 浙江新昌開拓文旅新路徑

2018年09月03日 08:3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昌9月2日電 (記者 應妮)七分化作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詩仙李白在其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提及的“天姥連天向天橫”,便是指天姥山,其主峰現位於浙江省新昌縣境內。而以天姥山為代表的浙東山水,成為唐代詩人嚮往的精神家園。450多位詩人在這裡流連忘返,留下1500多首唐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奇景。

  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自錢塘江經過紹興,而後經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再達新昌,直至臺州天臺以及溫州的詩意之路。早在1991年的唐代文學學術研討會上,學者竺岳兵就提出了“浙東唐詩之路”的概念,1993年8月,經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多次論證而正式得以命名。此後,經過學者們不斷研究,已産生豐碩學術成果,“浙東唐詩之路”的內涵和外延日臻成熟和完善。

  新昌,則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之稱。“魏晉高風遠,南朝聖跡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風光一路詩。”鐫刻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門廊上的這副對聯,是對新昌人文風情的經典描述。

  如今,新昌縣推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打造“唐詩之路體驗區、佛教之旅感受區、茶道之源品味區”,真正體現“魏晉高風遠,南朝聖跡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風光一路詩”的情景。

  “2018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讓新昌快馬加鞭全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我們要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理念和旅遊元素,規劃與保護同步進行。”新昌縣委書記、新昌縣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邵全卯告訴記者,挖掘人文底蘊、發展文化旅遊,打造全域旅遊就是要把唐詩文化打造好、挖掘好,最終打造真正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目的地。

  據介紹,近年來,慕名來到新昌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多。新昌縣旅遊總收入從2012年的59.1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87億元,5年增長超一倍。

  新昌縣境內的班竹村恰位於天姥山腳下,被稱為“天姥門戶”。

  謝公古道穿村而過。該道路最先為晉朝詩人謝靈運開拓,長約1000米,寬2米左右,由鵝卵石鋪成,飽經滄桑,是“唐詩之路”的最精華地段之一,歷史上有名的“班竹鋪”就設於此。據記載,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現代文學家鬱達夫等名人雅士或在班竹投宿,或在班竹駐足。

  2014年,班竹村決定依託良好的自然環境資源和深厚的唐詩文化底蘊,打造“唐詩庭院”、發展美麗經濟,村裏建起了“唐詩之路”文化墻,寫上了和斑竹村有關的400多首詩,種下了2000多棵斑竹,引進了休閒旅遊項目,將村裏的閒置房、破倒屋改建成農家樂和休閒民宿,按照“一字一詩一院”的個性化要求建成“唐詩庭院”100多家。現在的斑竹村,家家挂燈籠、戶戶貼唐詩,大人小孩讀唐詩、背唐詩,氛圍濃厚,又進一步吸引了遊客。

  據統計,2015年以前該村每人平均年收入約23500元,2016年已超3萬元,2017年更是超過4萬元。

  記者獲悉,剛剛結束的《浙東唐詩之路》大型咏誦交響套曲演奏會、濮存昕茅威濤領銜的“剡溪古韻”朗誦會等文藝活動,將“浙東唐詩之路”以藝術的形式再現。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詩與遠方,就在腳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