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5名非洲木雕藝術家浙江“學藝” 一刀一鑿刻出文化橋梁

2018年06月26日 10:0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6月22日電(童笑雨)當15名非洲藝術家鄭重地在協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一場為期30天的木雕藝術創作交流就這樣鋪陳開來。6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對非文化培訓基地非洲藝術家木雕創作交流活動”在浙江杭州啟幕,希冀以木雕創作為載體,促進雙方交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中非交流亦然。

  作為文化部首批“對非培訓基地”,浙江省文化館自2013年起,就相繼承辦了多項活動。此次由文化和旅遊部對外聯絡局、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承辦和中國美術學院協辦的木雕創作交流活動赫然在列。

  “浙江樂清黃楊木雕、東陽木雕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以細膩著稱,非洲的木雕也以粗獷、淳樸見長,可以説兩者的互鑒意義非凡。”談及活動初衷,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燕如是説。

  據悉,本次交流將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授課方式進行。來自多哥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共和國和象牙海岸共和國的15名藝術家在了解扁雕、漫雕等雕刻形式的同時,還能“解鎖”3D技術在木雕創作中的應用。

  “他們都是當地的木雕藝術大師,這一次到浙江來學習的不僅是中國的木雕工藝,更多的還是中國木雕製品的創新及設計理念。”作為本次實踐課程的導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劉小平直言,非洲的木雕講究寫實,自己要做的就是在授課過程中融入“寫意”的理念,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看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趙燕表示,理論課上除了傳授有關木雕的研究成果,專家們還會進行古代木雕技藝的交流。“我們會將中國的民俗、民間和戲曲故事融入其中。這些都是中國木雕所刻畫的內容,理應傳播給來交流學習的非洲藝術家們。”

  如其所言,只有讓中國與非洲充滿地域特色的文化相互交織,才能綻放出絢麗的文明之花。

  穿梭在劉小平根雕藝術工作室,來自象牙海岸共和國的索薩·庫瓦西流連忘返。“中國的木雕技藝確實和我們不同。作為一名藝術家,確實要多走出去看看,不能固步自封。”

  對此,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塔馬拉姆·姆皮伊·哈桑深有體會。“去年我也來浙江參加了木雕創作交流活動,回去以後就把在這裡學到的根雕技藝運用到新一輪創作中,得到了人們極大的歡迎。這次來,就是想讓技藝更精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橋梁。”

  據悉,7月中旬,承辦單位將為此次來訪的非洲木雕藝術家舉辦結業典禮,並舉辦一次師生木雕作品聯展,展示他們的創作交流成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