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貴州雷山:旅遊運作的市場化成就西江苗寨快速發展十年

2018年06月26日 09:01: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26日訊 2018年6月20日,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旅遊專業委員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共同發佈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十年發展報告(2008-2018)》。

  報告認為,民族文化是民族旅遊地的靈魂,也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西江苗寨之所以能夠發展旅遊業,最顯而易見和最富有吸引力的核心資源,就是由上千棟木構吊腳樓依山就勢構成的村落景觀,以及蘊含在村落裏面的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因此自2008年旅遊開發以來,無論在景觀景點的打造、旅遊文化産品的供給、還是行銷策略和旅遊品牌塑造的手段上,都緊緊以苗族文化為引領,全面融入西江苗寨的旅遊開發。

  就本質而言,旅遊業其實是一種市場化的經濟活動。市場以強大的需求功能,自我強大的調節作用和對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對旅遊發展的做大做強尤為至關重要。2009年隨著國有旅遊企業——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西江旅遊公司”)的成立,西江旅遊發展就走上全面市場化的軌道,對旅遊開啟了全面的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經過十年努力,旅遊的充分市場化促使西江苗寨在品牌塑造、綜合收入、遊客量等方面成效顯著,打開了良好的發展局面。

  報告指出,西江苗寨歷來以稻作農業為主要生計方式,村民謀生,以種植水稻為主,燒荒種小米次之,農閒時上山打獵以彌補肉食的不足。千百年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革開放以前,農業在西江苗寨佔據主導地位。改革開放後,西江苗寨開始零星出現各种經營商戶,到1995年,整個村寨僅有10戶人家從事商業經營,20來戶人家從事刺繡品加工,跟全國眾多的民族村寨一樣,生計單一、經濟薄弱,沒有任何現代産業作為發展基礎。

  2008年,隨著“省旅發大會”在西江苗寨的舉辦,西江苗寨傳統的單一農業生産結構才逐漸被打破。2009年,西江旅遊公司建立後,積極發揮國有龍頭企業的市場活化、帶動作用,緊緊圍繞旅遊“吃、住、行、遊、購、娛”等幾大要素搞建設、抓市場,有力帶動了相關市場主體的“包容性增長”。截止到2017年6月,累計在西江苗寨景區註冊的大大小小的旅遊生産經營主體達1300多戶,總量比1995年增長了40多倍,形成了較完整的旅遊服務産業鏈;旅遊産業是勞動帶動極強的行業,在西江全寨1300多戶農戶中,99%以上的家庭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旅遊的開發,在參與旅遊的同時,雖然有部分農戶依然從事農業生産,但總體上整個苗寨已逐漸實現“生産農業”到“休閒農業”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産已經不是西江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目前,旅遊業已成為西江苗寨的支柱産業,成為人人能夠參與、個個可以獲利的主導産業。

  通過旅遊運作市場化,西江苗寨十年旅遊發展迅速,2007年西江苗寨接待遊客量僅為9.8萬人,2008年年後西江苗寨遊客人數急劇上升,2008年遊客數為77.73萬人,到2011年就突破了200萬人,到2017年就超過了600萬人;伴隨著遊客量的“井噴”,也給西江苗寨帶來滾滾財源,旅遊綜合收入連續十年出現高速增長,從2008年的1.02億元猛增到2017年的49.91億元。

[責任編輯:張玲]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