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花絲鑲嵌:古老金火藝術的現代創新

2018年05月21日 10:14:00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花絲鑲嵌:古老金火藝術的現代創新

  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工藝,2000多年來一直為宮廷御用。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細金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以堆壘編織等技法製成。鑲嵌則是把金銀薄片打成器皿,然後鏨出圖案,或用鎪弓鎪出圖案,並鑲嵌寶石而成。

  花絲鑲嵌是燕京八絕裏最繁複的貴金屬手工技藝之一,有著2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底蘊。如何把這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傳統工藝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結合時代要求開展花絲鑲嵌産品的設計和創作,成為當前擺在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以下簡稱“東方藝珍”)的重大課題。

  老廠的陣痛轉型

  東方藝珍曾是一個國有老廠,前身是北京市政府在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絲鑲嵌廠。上世紀70年代北京花絲鑲嵌廠的規模曾達到巔峰,當時廠內職工千余人,擁有雄厚的研發力量和大批熟練技工,工藝水準和生産規模超越了曾經的清宮造辦處,産品暢銷東歐地區,成為那個年代國家重要的創匯企業之一。

  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金銀市場開放,國外的高工技藝進入,花絲鑲嵌的訂單不斷減少,工廠的技術骨幹外流,學習手藝的年輕人青黃不接,花絲鑲嵌廠從輝煌走向低谷。1999年北京市通州區經濟委員會全面接收北京花絲鑲嵌廠,改制更名為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2008年,東方藝珍進行了民營股份改革,商人常留海出資買下了東方藝珍所有股份。

  除了延續之前的定制業務,常留海也在思考花絲鑲嵌如何産業化,他不僅用合作的方式與此前廠裏出去的工藝大師們保持聯繫,還成立了專門的設計創意部門來開發花絲鑲嵌新産品。

  2015年,常留海在工廠的基礎上創建了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傳承基地(以下簡稱“傳承基地”),將其打造成以花絲鑲嵌為主題、以工美藝術大師和資深精英技師為支撐、以創意創新設計生産銷售為路徑的專業性基地平臺,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夯實了基礎。

  經過3年多的運營打造,傳承基地已成為花絲鑲嵌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並成立了花絲鑲嵌傳承人集聚中心、花絲鑲嵌産品研發中心、花絲鑲嵌産品製作展銷中心。

  走進尋常百姓家

  然而,精緻工藝的背後,花絲鑲嵌作品用料高昂、製作工藝繁雜,價格也昂貴,普通人很難承受得起。曾有業內人士打趣,花絲鑲嵌作品“三年做一件,一件吃三年”。工藝大師崔西倫也表示,他完成的定製作品工期一般都很長,此前一套定制屏風花了4年時間才完成。

  花絲鑲嵌設計中心文創融創負責人張汝婕認為,傳統的花絲鑲嵌産品只是用金、銀等貴金屬材料製作,由於材料的昂貴和手工的繁雜帶來産品價格的居高不下,産品很難形成批量生産或産業化規模,非遺産品存在著有價無市的現象。把貴金屬材料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有機結合起來製作産品,不僅可以降低製作成本,也讓産品更具現代感。

  目前,傳承基地加緊做更多跨界開發,並且設計完成了4款花絲手包的開發,通過使用不同材質來降低製作成本,推動花絲鑲嵌産品的普及。

  對於非遺傳承過程中對傳統的繼承,張汝婕認為:“工藝的靈魂是對任何工具不要有限制,也不要有排斥,目標應該是達到完美的效果。”在她看來,傳統工藝應該了解市場需求,不能死守著皇家題材而不與時俱進, “只有按照市場要求來選擇題材,才能達到傳承目的。花絲書包的設計、製作也是我們在題材方面的一個大膽選擇,因為現在女性消費者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張汝婕介紹,東方藝珍結合基地實際,目前正在研發設計植入花絲鑲嵌非遺文化元素的旅遊産品和衍生品,積極探索非遺文化産品傳承創新和産業化發展。“不用整個作品都是花絲鑲嵌工藝,可以把花絲鑲嵌工藝作為文創産品中的一種點綴,如木和銀工藝結合的梳子、筷子等,既可以讓大家欣賞花絲鑲嵌,同時也可以把代表北京文化的産品帶回家。”

  “走出去”的創新與傳承

  除了創新更多産品種類,對於這門手藝的傳承,傳承基地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17年,傳承基地與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主辦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匠進校園主題活動。

  自從2014年北京工美集團製作的“繁花”花絲手包成為APEC國禮之後,花絲鑲嵌又重回大眾視線,很多人對花絲鑲嵌充滿了好奇,希望能夠親手做一個花絲鑲嵌的作品。

  傳承基地看到了市場需求,不定期面向大眾舉辦花絲鑲嵌手工藝培訓班,通過招募對花絲鑲嵌技藝感興趣的學員,經過幾天的理論知識學習與交流,培養創新設計思維,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將技術、藝術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不斷創新,從而創作出更具時代性的作品。

  “其實,短短幾天要完全掌握花絲鑲嵌工藝根本就不可能。學徒需要經歷3至5年時間才能學會。而每期培訓班僅能介紹一個很簡單的工藝,如點翠工藝,就是將翠鳥的羽毛巧妙地粘貼在金銀製成的金屬底托上,形成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上一般還會鑲嵌珍珠、翡翠、紅珊瑚、瑪瑙等寶玉石,越發顯得典雅而高貴。但只有親手製作這個小作品,才能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張汝婕説,“我們通過這樣一點點地滲透,將花絲鑲嵌文化慢慢傳承下去。”

  “政府保護只是一方面,非遺的傳承人和企業有責任主動作為。傳統工藝的創新最終還是要靠設計、工藝上的進步和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把傳統發揚光大。”常留海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