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頂尖青銅器鑒定專家:遊走于真假青銅器之間
國內頂尖青銅器鑒定專家李米佳做客“青睞”——
遊走于真假青銅器之間 考的就是功力
許多人提起青銅器總覺得高深莫測、無從談起,印象中是個遠古而來的“大傢夥”。而事實上,不管從文化內涵還是生活應用上,青銅器在我國歷史中都曾有深遠的影響。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米佳從1988年7月起從事中國古代青銅器、宣銅器的研究、陳列和保管工作。從國家文物局開辦的“文物學習班”畢業後,李米佳1983年分配到故宮工作,1988年正式來到金石組,師從青銅大師杜迺松先生。這一做,李米佳就不知不覺和青銅器相伴了30年。
紮在文物堆裏幾十年,李米佳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成為目前國內頂尖的青銅器鑒定專家。他可以通過極微小的花紋、裝飾和工藝判斷文物的年代以及真假,這才是真正的“絕活兒”。
4月15日,李米佳做客北京青年報的青睞講座,用他幾十年的青銅器研究經歷和深厚的“鑒寶”功底,為大家揭開、普及了青銅器背後深蘊的文化內涵、社會象徵和精細的製作工藝,以及他幾十年間以青銅器為伴的“鑒寶”歲月中所遇形形色色的人與故事。
文並整理/本報記者 雷若彤
文字整理/潘姍姍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科普:
商代青銅器裝飾鳥紋用於思念祖先
祈求和平吉祥
一般青銅器我們都説夏、商、周,還有戰國,“周”又分西周和春秋。我們一般説青銅文化都是指先秦,秦以前的青銅文化,後來隨著考古發掘,又發現其實漢代的青銅文化也是很輝煌的。但是主要的來講還是先秦以前,因為漢代以後的青銅器功用變了,主要是以生活用具為主。再往後,比如唐、宋也都做了不少青銅器,尤其是銅鏡。其實再往後,宋、元、明、清也都在做,只不過是當擺設,數量很少。我們今天主要談的是先秦以前的青銅器。先秦以前的青銅器我主要分為四期,分別是青銅早期、青銅中期前段、青銅中期後段、青銅晚期。這四個時期和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代不是對應的,因為一個政權的更疊引起了時代的變化,它和青銅文化的變化不是對應的,不是緊跟的。所以我的這個分期不是根據時代來走的,是根據文化內涵來走的。
青銅中期前段的內涵是青銅文化最鼎盛的,容納了好多禮法,因此我把它叫禮法的載體,禮器、樂器、兵器等還有紋飾。對於紋飾,大家記住兩點,一個是鳥紋,一個是獸面紋。獸面紋主要是饕餮紋等,鳥紋、饕餮紋或者是獸面紋他們是在紋飾上做主體紋飾,只有在這個時期是當主體紋飾的。青銅器的三個主要方面都是禮法的主要載體,比如説器型,兵器是體現王權的,紋飾能體現神權,銘文體現族權。
商周社會有三大社會支柱,神權、族權、王權,表面上排列是這樣的,核心的應該是王權,但是王那時候很謙虛,就放在了最後邊。
商代的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神鳥,自己是神鳥的後代。“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説簡狄是一個祖先的妾,簡狄有一次在河裏洗澡的時候,天上飛過來一隻神鳥。神鳥恰恰從她上面飛過的時候,掉下來一個鳥蛋,簡狄撿起那個鳥蛋吃了,然後就懷孕了。懷孕生下了契,這個人就是商人的祖先,所以商人一直都把神鳥當作他們的祖先神來供養,他們在青銅器上用鳥紋來表達他們對祖先的一種思念,甚至還用鳥的立體形象來做青銅器。商人認為神鳥能給他們帶來和平、吉祥,能保祐他們。
除商人之外,西周人似乎對商代的祖先神鳥仍然在供奉,這一點也反映在青銅器的紋飾上。像堇臨簋,都是一級品,是非常重要的重器,它的雙耳,鳥紋、鳥嘴、鳥翅膀、鳥的身子都很立體、很形象,上面是獸首,兩個突出的雙耳,最重要的部位就是鳥紋和獸首,説明在周時期,至少在中早期的時候,同樣是崇拜鳥紋。
還有一種就是饕餮,饕餮非常貪吃,人們都非常害怕它,因此人們就不塑造它的身子,只塑造了它的頭,甚至連嘴巴都不塑造。饕餮昭示的是一種警告,讓人不能做壞事,不能做錯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耳朵,下邊的耳朵是一個立體的神鳥,有翅膀,鳥的爪子長長地垂下來。上邊的組合是一個獸,也是立體的,兩個角大大地立著,這個可以叫龍也可以叫神獸,是一種組合型的耳朵。
有一年,李克強總理招待印度總理,我拿的就是這件青銅器,當時外交部讓寫出簡要的文字來,介紹為什麼拿這件器物,該如何講解。當時我寫的就是神鳥象徵著和平,但是所有的和平一定是要在實力的統治之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實力,尤其是軍事上沒有實力,就不會有和平,當然這個翻譯成英文就更婉轉了,但是意思是傳達到了,因為上邊很快就接受了這件器物。
現場教鑒寶:
先看有無“銹根”和打磨痕跡,後看重量大小
銹是從金屬裏邊生出來的,而不是從外邊糊上的,當然同一個墓坑出土的,也許有其他的青銅銹會沾上。但是沾上的銹和裏邊長出來的銹是不一樣的,銹長出來就會有銹根,就像地上的樹,我們把樹鋸了,還有樹樁呢,樹樁刨了,底下還有樹根。銹也是這樣,銹下邊是有銹根的。我們在拿到一件銅器的時候首先就要看它有沒有打磨的痕跡,如果看到有銼痕,鋼銼的痕,齒很細很密,間距還一樣,而過去古代是沒有鋼銼的,有鋼銼的痕跡就應該起疑了。有一些賣家可能會説這個痕跡是自己銼的,用來判別是不是金子。遇到這種情況也沒有關係,不管是鋼銼的痕跡還是打磨的痕跡,我們就順著這個痕跡找,如果銹是真正地從青銅器裏面生出來的,那麼即使當初鑄造的時候它有銼痕,這個銹長出來以後也會把銼痕衝斷,銼痕就沒有了。把銹剔掉了以後,銹下面就是銹根,就像把樹鋸掉以後,下面是樹樁子一樣,銹根是長在器物的表層之下的,銹根是低於表層的。這時候即使它有原始加工的痕跡,銹長出來就沒有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重量。青銅器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它裏面的金屬性都已經揮發了許多許多。同樣大小、同樣薄厚的青銅器,舊的拿在手裏面是比較輕的,新鑄出來的青銅器,哪怕它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它的金屬性沒有揮發掉,在同樣大小、器壁同樣薄厚的情況下,它一定比幾千年的青銅器要重得多。
還有一個就假銹,用油漆之類的,用毛筆往上甩這個銹。現在有一些賣家做的是真銹,就是把真的銹往上貼,貼在這個器物上,所以你看的都是真銹,但這個銹很硬,真銹用指甲蓋扣不動,假銹是扣得動的,但是他們用的膠都是強力的膠,指甲蓋也扣不動,而且是真銹。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又高一丈,我們現在有一種手電筒,凡是有膠的地方用這種手電一照就會發藍光。
故宮文物醫院也有一個金石組,有一年他們的組長找我看一件銅器,這個銅器看著很奇怪,腿和身子不成比例。我就掰了一塊,開始還掰不動,外邊的銹裏邊的銹都脫落了,裏邊露出了芯兒,我一看露出的芯兒是紅銅芯兒,就像我們現在洗臉盆內外都是搪瓷,裏邊是鐵片一樣,它這個內外都有東西做的銹,裏邊是銅片,紅銅片,這肯定是假的了。當時我們還研究這銹的渣子捏著挺硬,還硌手,到底是什麼。人家是專業的,説這是環氧,我説對了,這是樹脂,就樹脂這種東西,調什麼顏色都能調出來,做什麼花紋都能做得很逼真。
鑒寶故事:
我問對方“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有一個做古董生意的臺灣老闆,他有一次跟我説:“我進了一批銅器,好幾十件,我從中挑了五件,能不能抽時間幫我看看。”然後我就去了。臺灣人愛喝茶,他説先喝茶,我説先看東西吧,看了一件不對,看一件又不對,其中有的就是樹脂做的,只有一件沒看出來問題,先放在一邊,剩下那幾件都不是真的。我就問他,這五件東西感覺風格都差不多,這是一個人賣給你的嗎?他説這幾十件都是一個人賣的。我就想這些都不對,就這一件沒問題?有點疑惑。然後就坐下喝茶了,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他還挺高興的,這時候陽光慢慢從他後邊照過來了,照在這件東西上,我就覺得這東西好像看出點什麼了,我就拿放大鏡看。
這個東西奇怪的就是紋飾都是高浮雕的,而且它的口沿平唇都是直角的,紋飾也是直角的,感覺很怪異,但是一下又沒看出什麼毛病。我用放大鏡看這個陽光照下來有點疑問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一個縫,我就明白了,他這個東西整個口沿的平圈是接上去的,不是一體鑄造的。我看了這個之後再看下邊的紋飾也全都是粘上的。我看的時間一長,他的心裏就有點慌了。我拿放大鏡指給他看,看完那個口以後,我説再看看紋飾,然後他就不説話了。後來喝茶的時候他都沒什麼話了,可能是心情不好,然後就匆忙結束了。
還有一件事呢,看的是一個爐子。一個朋友説他認識一個人非常崇拜我,一定要見我。我就知道一吃飯就會看東西,一直回絕不去。有一次這個朋友打電話問我在不在故宮,説人老闆都到門口了,車也到門口了,我一看沒招了就出去了。出門一看一勞斯萊斯來接我,這排場挺大的。
到了吃飯的地方,挺高檔的,就我們三個人吃飯,那個老闆拿了三件東西,我一看這東西就不對,我就想怎麼和人説呢,但這東西確實有硬傷。我就問,你是想讓我説真話還是假話,他説請你來當然是真話了。我就告訴他這些器物上的燒蘭還在呢,通常情況下這些燒蘭也就幾十年的壽命。
他挺不高興,説為什麼那麼多專家看了都説是真的啊,我這一千多萬買的呢,我説那幹嗎還找我看啊,你請我吃飯我幹嗎騙你啊。後來老闆半截有事先走了,我和朋友打出租回來的。去的時候豪車接,回來時候打出租。
問題一:銅鏡在每個時代大概有哪些特點?
李米佳:唐代的高錫鏡,它的每一個連珠紋,每一個鳥的羽毛,一粒一粒,一根一根的非常清晰,它的銹不可能生出大塊的紅斑綠銹,這個是高錫鏡的特點。然後宋的銅鏡還是比較多的,宋是大量民間的鏡子,宋的時候鏡子已經走向千家萬戶了,宋代的湖州鏡非常知名。宋代的青銅鏡最多,再往後就少了,元沒有多少,明清還有,它們這個銅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宋代的青銅鏡的銅是發紅的,青銅中銅的成分多一點,錫和鉛少一點。明代銅鏡發白,加了一些錫,甚至還加了一點鋅,所以會發白。清代的青銅鏡是發黃。也就是宋紅明白清發黃。
唐代的青銅鏡是最輝煌的,我要講的是高錫鏡,錫含量高就很容易把紋飾鑄得很精美,不容易生銹,可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碎,不容易傳承下去。還有一種就是普通的青銅鏡,錫含量低,不容易碎,缺點是鏡子不夠亮,紋飾不精美。因此特別有錢的人會追求高錫鏡,普通些的人家就會選擇普通的青銅鏡。高錫鏡和我們所使用的鏡子照起來是完全不一樣的使用感受,人影會有一種非常深遠的感覺,就像幽靈一樣。
問題二:傳世品和出土的青銅器在研究或價值上有什麼區別?
李米佳:首先説價值方面,青銅器呢,現在,傳世品賣不出價,傳世品表面都做過一定處理了,好多人辨不出真偽來,而且傳世品江湖上看的也少,所以他們沒有經驗,接受的人少;出土的,雖然國家一直在打擊不許買賣,但是出土的他們會識別。從拍賣上來講呢,不管是傳世品還是出土的,價格不是按這個分的,而是按照器物本身的時代,銘文是不是夠多,皮殼是不是夠好,在古書中是否有記載來確定其價值。其次從研究上來講,出土的比較好研究,什麼地方出土的,器型是什麼樣,紋飾風格和銘文內容是什麼樣,都容易認定;傳世品就比較難,因為傳世品失去了當時出土地點的記載,失去了當時出土的情況,那個時空已經沒有了。
問題三:也就是説故宮中很多的傳世品身世是不清楚的嗎?
李米佳:很清楚,就是明代皇宮傳到清代皇宮,清代皇宮傳到現在,甚至也有個別的是從宋代傳到現在的,它是這種流傳有序的身世,而不是出土地點的身世。後來我們新收購的、捐贈的,還有撥交的這些東西我們都冠以新字號,這些東西是有明確出土地點的。“故”字號的是傳世品,那麼確實是沒有明確的出土地點。但是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推進,我曾經做過這方面的課題,就是把故宮舊藏器簋這一類別和出土器作對比,從而找出他們當年的大致出土區域和所屬的青銅文化範圍。成果發表在故宮博物院院刊上。
問題四:隨著時間的演變,新出土的青銅器和傳世品在皮殼上有什麼區別?
李米佳:首先從外表上看,傳世品已經在人間過了很多年了,新出土的生坑和熟坑在外觀上就不一樣。另一個方面,出土的雖然是出土的,如果是宋代就出土的,那到現在它也是一個傳世品了。
凡是一些傳世品,我們過去的這個收藏者也好,文人也好,愛好者也好,沒有把出土的東西直接擺家裏的,因為不乾淨,不吉祥,他們一定是要做手腳,也就是要清洗,要打蠟。我們中國的習慣是內外都做,不能把臟的東西留下來,日本是只做外邊,裏邊不做。
那出土的東西,宋代的雖然是很早就出土了,但是宋代到現在其實也是傳世品,除非我們指的這個出土的是新出土的,新出土的東西,深坑出土的東西和我們人為做過的是不一樣的,從表面看肯定是不一樣的,這能看出來。
問題五:有沒有收藏時代序列比較完備的博物館?
李米佳:時代序列比較完備的就是國家博物館,他們各個時代的都有,以前叫歷史博物館。我們曾經也辦過一個歷代陳列館,但是要想把歷代都排齊了,就得各門各類的東西都往裏放。
問題六:您有什麼相關書目推薦嗎?
李米佳:書目要當基礎的話,就是《中國青銅器》,那個很詳細,應該是有著教科書般的級別。當然我也推薦我們故宮青銅器館的書,也非常的好,都是彩色圖片,從編排到內容的深度都有。
問題七:作為一個鑒寶專家,您之前説過您會學習怎麼造假,您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李米佳:我去過陜西一個專做青銅器的村子,人家院子裏有一個大爐和一個小爐,大爐是鑄青銅器時化銅水的,小爐是鑄銅器耳朵、足等小件東西時化銅水用的。他們是用中國傳統的方法去鑄造青銅器,所以想要鑒定,就需要知道他們是如何造假的,因此我就和他們一起做了一個月,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這個河南工造的是最好的,山東的還有北京的沒有河南工做得好。
那段時間老有人説,藏家才會看,我們搞文物的專家不懂真假文物,這不是開玩笑嗎?我們天天接觸的都是一些真器物,冷不丁的一個假器物出來一抬眼就能看出來,那些天天和假器物摸爬滾打的,一輩子沒見過真器物或只能有機會看到一兩件真器,你們憑什麼能鑒定出真假。
問題八:請您鑒定的人特別多,他們有各種身份,經濟能力也不一樣。碰上假的東西時,您都遵循什麼樣的心理準則?
李米佳:沒有準則,我曾經去一個老先生家,這位老先生大概有七八十歲了,家裏收藏了一屋子的假青銅器,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對方的情況和實際,不能隨便説啊,你的良心你的準則呢?只能説不錯不錯您好好收著,不然老人萬一齣問題了怎麼辦呢。
有一次河南某地檢察院的拿著青銅器讓我老師看,半天沒出屋,東聊西聊就是不説真假,最後出門我説這是假的。後來我老師告訴我這個我要是説假 ,就按照文物詐騙罪來判這個人,我要説真就按倒賣文物罪來判這個人,家屬都要找來。
問題九:您鑒定開鑒定證書嗎?
李米佳:根據相關規定,我們是不開鑒定證書的。但是我曾經給朋友畫過一幅畫,那是因為故宮青銅器館裏有五件展品臨時去芝加哥藝術館展覽了,為了向觀眾解釋、道歉,也為了能讓觀眾看到手繪的畫面心裏有個慰藉,我就畫了五幅彩鉛畫分別擺在展櫃裏。在此之前為了練手,就給朋友先畫了一張,並題字説明這件東西的來源和時代。他挺高興,説這個比鑒定證書還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