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秦川:用小品的視角透視當下

2018年04月08日 11:03:00來源:中國網

  在作家秦川的小品故事裏,始終洋溢著一股最當下又最貼近生活的氣息。這種氣息是對現實生活普遍現象的典型化提煉,也是秦川在小品藝術中寄寓的一種社會關懷,一種對現代人潛藏本性的深刻挖掘,一種對普通民眾真切關愛和悲憫。

  創作立場,笑中帶淚的民生關懷

  秦川的小品,給人展現了當下社會的一種普遍性問題,能讓觀眾認同這些情景和故事的合理性。這也是感動和吸引觀眾的重要前提。在他編劇、導演的小品中,人們常常感到一種笑中帶淚的觸動。正是憑著“小中見大”的小品藝術,十多年來,秦川創作導演的小品成為央視綜藝頻道CCTV3的常客,並在北京、天津、廣東、貴州、四川等地衛視頻道播出。

  從2003年至今,秦川被引入東莞市常平鎮文廣中心擔任編劇,主持常平小戲小品基地的日常工作,策劃了各類小戲小品的編、導、演活動,並帶動了一批人走近小戲小品。

  秦川之所以能夠在全國小品藝術界佔有一席之地,這首先得益於他多年來專注于戲劇小品創作。他的劇作屢獲中國戲劇獎、中國曹禺戲劇獎、群星獎、中國藝術節優秀演出獎、CCTV小品大賽優秀獎等國內大獎。由他編劇的小品《局長家事》2005年就獲得首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並進入CCTV-3《週末喜相逢》欄目播出,之後又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獲得群星獎大獎。之後,《動物園遊記》《時尚生活》《學習雷鋒好榜樣》分別獲得第二、三、五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連續參加第七、八、九屆CCTV電視小品大賽,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有數十個作品獲廣東省戲劇曲藝花會、群眾文藝作品評選等省級大賽金獎。

  一部表現農民工題材的小品《動物園遊記》,其故事同樣具有強烈的震撼力,觀後還是會産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2017年,《動物園遊記》被中央電視臺快樂驛站製作成動畫版再次推出。

  《動物園遊記》講的是民工的女兒要交一篇動物園遊記的作文,可她沒去過動物園,只得向父親求助。沒想到,城市的動物園正是他爸爸建設的,爸爸給女兒繪聲繪色地描述動物園裏的建築,可連比帶畫地表演出的動物卻和女兒想像中的不大一樣。後來,爸爸坦白了,他説雖然動物園是他參與建設的,但建成後也沒有去過,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動物,而是繼續為城市建設機場、道路……於是,女兒寫了一篇獨特的《動物園遊記》,那就是一個沒去過動物園的民工女兒寫的動物園遊記。她勇敢承認自己沒去過,但也驕傲地告訴大家,動物園是她爸爸媽媽修建的。

  關於為何對底層群眾有如此深切的創作熱情,秦川説,因為東莞是一個外來務工者集中的城市,他自己也是農民的孩子,也有親人在城市務工,因此對這一群體的生活和遭遇感同身受。許多人都認為《動物園遊記》這個小品感人,就是因為這個小品展現並謳歌了農民工的奉獻精神。

  《動物園遊記》獲得了第二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這是小戲小品界的國內最高獎。在2009年第七屆CCTV小品大賽中,《動物園遊記》代表廣東電視臺參加本次大賽,CCTV3面向全國現場直播,這是廣東省在本次大賽中唯一進入決賽的作品,也是東莞第一次有小品走上央視的小品大賽。

  實際上,這就是藝術真實,它源於藝術家的內心和睿智的頭腦,這裡離不開藝術家真摯的情感態度和深刻的思想認識。為什麼

  有如此強烈的民生關懷?秦川的回答是,“我是個用鍵盤寫作的農民”。

  小品基地,基層文藝發展的樣本

  在東莞常平文廣中心,秦川的辦公室墻壁上挂著一幅字畫。那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文啟贈送給他的書法作品——“小中見大”。這是秦川在小品創作上最基本的藝術準心。

  從2006年5月中國戲劇家協會在常平掛牌成立了東莞(常平)小戲小品創作基地後,秦川帶領基地團隊不僅創作了一大批作品,參加全國各類賽事,還經常舉辦培訓班培養小戲小品編導演人才,並在各類文藝匯演中參加演出。自此,原本就有較好基礎的常平小戲小品進入高速發展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基地自成立以來,獲得了4次“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作為每兩年一屆的全國性常設獎項,十年中,也只缺了一次,這對於一個鎮級文化單位來説,是難以想像的。

  自成立以來,常平小戲小品基地舉辦了各種創作研討會、表演培訓班、小戲小品編導演培訓班。這些培訓班招收學員不局限在常平鎮,而是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授課老師也是小戲小品界的重量級人物,如中國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周光,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文啟,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馮繼唐,總政話劇團陳嘉陡,著名編劇宮凱波、毓鉞、張華,以及《劇本》雜誌編輯部副主任李小青等。

  在秦川的帶領下,2014年,常平小戲小品基地升格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東莞(常平)全國小戲小品創作基地”。同時被廣東省文化館授予“廣東省戲劇小品創作常平基地”及“東莞市重點文藝創作基地”,秦川本人獲市文廣新局頒發“東莞市文藝名家工作室——秦川小戲小品工作室”。

  基地的作品創作在主題上一向立足於主旋律,但藝術視角卻新穎獨特。廉政小品一直是小品基地的特色創作項目,諸如《局長家事》《局長家事2》《請客》《背後的眼睛》等作品,主題鮮明,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秦川和東莞,名家與城市相互增輝

  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總難脫離一座城市文藝土壤的滋養或培育。

  15年前,秦川首次踏上東莞的土地,在此深耕小戲小品藝術,享受著東莞為他創造的豐厚的創作條件。如今,獲獎大戶秦川帶領著小品創作基地,讓東莞常平鎮已成為東莞文藝方陣中的一面重要旗幟。常平鎮也已成為與上海虹口、深圳羅湖、江蘇張家港並列的全國四大小品創作基地之一。

  秦川是從東莞跨進小品藝術主流藝術圈的,但如今他也注重利用自身的平臺與影響力,向全國推廣東莞的城市形象和名譽。2017年向央視呈送的10個小品節目裏,全部是東莞本土的演員。同樣在CCTV3播出的小品《隨軍好家屬》中,故事本身就是東莞題材。秦川還選用了東莞城市中心廣場為背景,醒目地展現了城市標誌性雕塑。

  在2016年11月16日上午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秦川小品創作研討會”上,多位戲劇領域的專家也對秦川的小品及其創作方法、藝術特色,以及東莞市扶持文藝創作模式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解放軍藝術學院原表演系主任馮繼唐認為,“秦川有個很重要的一個創作特點,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這點很可貴,他的作品都是來自於生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人物非常真實,人物的形象非常鮮明,故事有堅實的生活基礎,不是瞎編的,是源於生活的。”

  東莞常平的小戲小品堪稱基層文藝發展的樣本,引起了全國戲劇界的關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周光説:“從一個鎮的角度看,常平小戲小品的創作在全國範圍內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對於該成就背後的原因,周光同時還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東莞市鎮各級政府重視,能夠引進人才,引進人才就引進了作品,並且不斷地創造條件支援專業人才的發揮才幹。

  憑著在全國小品藝術界取得的成績和影響力,秦川于2014年度被東莞市文廣新局評選為東莞文藝名家推廣對象之一。他和其他藝術家一樣,他已成為當下東莞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截至2017年,東莞市共有15人入選“文藝名家推廣對象”,分別涵蓋音樂、戲劇、影視動漫和美術等藝術門類。

  文藝名家和城市間是一種相互增輝的關係。經過幾年來的持續推進,“藝起來”不僅促使東莞文藝名家推廣對象及其作品走出廣東,走向全國,讓東莞文藝精品創作的模式、現象、亮點受到外界關注,同時又推動藝術家們創作了一批在全國具備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藝精品。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東莞市一向遵循文藝人才發展與文藝精品創作的基本規律,注重發揮優秀藝術家的示範引領作用。而這些“東莞文藝名家推廣對象”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東莞文藝的繁榮和創新,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為傳播東莞城市形象贏得了榮耀和聲譽。

  秦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表示感謝東莞市良好的文化扶持政策。“東莞的文化人,只要稍稍努力,就會衣食無優,取得了成績,就會受到各種政策的扶持,我就是東莞文化政策的受益者。”東莞市重點文藝創作基地、秦川小戲小品工作室、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等項目,讓我秦川和他的團隊獲得了相應的扶持,“沒有這些政策支援,我們也難以去空談創作與表演。”

  直到現在,秦川創作編導的小品幾乎成為中央電視臺的免檢産品,通過央視的平臺播出,給東莞的城市形象提升了知名度。

  作品是作家的立命之本

  秦川的文學創作也不僅限于小戲小品。目前,秦川已經出版的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血戰大巴山》《一個戰士的回憶》,長篇小説《春殤黑水河》和一部名為《站在山頂的男孩》的詩歌散文集。

  “如果別人用同種角度寫過同樣的內容,你還去寫有什麼意義?”他總是告誡自己“要像預防非典一樣預防雷同和複製這個藝術傳染病”,努力讓他的作品能有與眾不同的角度。在大學學歷史的秦川,也喜歡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歷史觀,並聽取旁人意見後反覆地進行修改。

  秦川説,他寫的劇本大都是小品,目前還有點“小野心”去嘗試寫大戲。2018年,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秦川計劃創作一部東莞題材的大型話劇,反映東莞這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經濟社會民生的巨變,向40週年的大變革獻禮。

  作為常平小品基地負責人,新一年除了繼續向中央電視臺呈送小品節目外,還會精心準備參加東莞市及廣東省戲劇曲藝花會,並在玉蘭大劇院舉辦一場“秦川原創小品精品展演”,讓普通市民享受文化惠民的演出。

  他坦言,在生活中他將姿態放低,因為他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他滿意的作品還沒有創作出來。秦川沒有因為自己在編劇和小説領域的造詣而得意,他認為一個作家的能量很小,不但在生活中小,甚至在作品中力量也很小,很多時候他感到作品的發展是由故事中的人物決定而不是由作家決定。

  在創作方面,他還有一個關於幽靈的比喻:人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動物,藝術工作者應該像巫婆一樣,看到陰陽兩界。“我認為優秀的作家能把人帶入自己的作品情境中,讓人看到人類內心深處的幽靈”。秦川説的幽靈,是指作家要透過普通的、表像的、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發掘和提煉出獨特的、深層的、個性化的人物故事展示給讀者。

  對於未來的創作之路,秦川保持著自己的“低姿態”。只是他不會偏離自己熱愛的小品藝術,也沒有忘記小品創作所應堅持的“小中見大”的基本準則。

  實際上,創作對於秦川而言,“寫每一個作品的時候都覺得不輕鬆,甚至是個艱難的過程。”當他要寫某個劇本時,經常會跟朋友們打電話聊聊他的想法,聊完以後互相碰撞,然後就在屋裏邊走邊思考。待構思成熟後,就在晚上熬夜創作,所以每個作品都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秦川把“小品與生活”的關係比喻成“饅頭與麵粉”的關係,都需要藝術加工。所以感受當下生活,感受現代人的思維,對小品創作很重要。他特別強調,一定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關於創作,秦川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作品才是作家的立命之本。如果不以紮實的作品創作為根本,僅靠他人吹捧炒作在社會上沽名釣譽,是不可能走得長遠。(畢中林)

  人物簡介

  秦川,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東莞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東莞市作家協會常平分會會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東莞(常平)小戲小品創作基地負責人。

  十餘年來,先後在《劇本》雜誌、《戲劇家》等報刊發表作品200多萬字。創作的小品曾獲得“群星獎”;獲得過“中國曹禺戲劇獎獎·小戲小品獎”,並先後4次獲得“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作品連續參加第七、第八、第九屆CCTV小品大賽總決賽(現場直播)並獲優秀獎;創作與導演的小品常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出版主要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血戰大巴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一個戰士的回憶》(中國文化出版社)、長篇小説《春殤黑水河》(雲南大學出版社)、文集《站在山頂的男孩》(伊犁人民出版社)和劇本《生命的留言》、《局長家事》系列、《殺年豬》《動物園遊記》及短篇小説《桑塔納之夢》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