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國政協委員范迪安:文藝高峰如何鑄就?

2018年03月23日 09:38:00來源:人民日報

  文藝高峰如何鑄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為中國文藝的發展指明瞭新的方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受鼓舞。習近平文藝思想以總結中國文藝光輝成就和比照世界文藝發展經驗的宏闊眼光,精闢地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産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這個論斷把文藝創作繁榮的根本課題提到了文藝家面前,同樣也使我們思考創造中國文藝高峰、凝聚精神力量這一時代課題。

  古往今來,在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都是文藝創作高峰涌現的時期,以文藝名家和經典作品為代表,閃耀著時代精神的光華。今天,時代精神就蘊含在改革開放的社會變革和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文藝工作者有責任也有能力創作出聚焦新時代、反映新生活、展現新風貌的優秀作品,這不僅是對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回應,也是文藝工作者不斷努力和探求的方向。這幾年,文藝界在創作思想、觀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自覺,涌現出一批新的力作,但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機遇中,還缺乏對“高峰意識”的認識和樹立,文藝創作的主要問題仍然是“浮躁”與“急就”,因此要提倡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與特徵,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時代”,在文藝創作中體現深刻的社會關切、現實關懷和思想追尋。要提倡文藝創作專注于認識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表達的精度,以紮實的文藝創作功底和深厚的文藝素養為“厚積”之基,在創作過程中銳意追求“薄發”之境,登廣博之峰而造文藝之極。要營造一種遠離功利影響、鼓勵沉潛鑽研的社會氛圍,使文藝創作者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來,練功磨劍,創作出飽滿而豐厚的“慢工細活”,打造文藝精品,以“高峰意識”朝向“高峰目標”。

  文藝高峰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文藝家要苦練內功,政府則要加強助推。這些年各級政府在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上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並採取了許多措施,但還缺乏整體觀照,沒能做好頂層設計,突出重點。例如,文藝高峰以經典作品為標誌,我們期待各個文藝門類都涌現出具有時代標桿意義的作品,成為社會普通認知的經典,就有許多方面還要加強。例如文藝文化主管部門要深入研究重大主題、現實題材的創作規劃。目前雖然開展了一些,組織了幾批創作,但系統性還不夠,財政投入的力度也沒有持續。另一方面,還要為優秀作品提供“打磨”“精練”的條件,現在不少舞臺作品、音樂作品在藝術節和匯演中亮相後就等於告別舞臺和螢幕,缺乏條件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繼續打磨。我們都警惕快餐文化會影響人們的深度閱讀,使民族的文化感受力變得膚淺,這就要反覆傳播,推動對藝術佳作的深度閱讀。在某種程度上,經典也是在社會傳播中形成的。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更要通過政府支援的主渠道,把優秀作品送往國際藝術的主平臺,讓世界看到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與文化氣象。

  人才輩出是高峰林立的前提,藝術院校是人才隊伍的基地,文藝創作的主力軍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準創作人才”,這為藝術院校提出了根本任務。長期以來,藝術創作成果不算科研成果的做法制約了藝術院校師生創作的積極性,藝術創作的過程本來就是科研過程,創作實踐的成果與理論研究的成果同樣具有科研的價值,一個劇本、一部電影、一首音樂、一件美術作品的創作,都凝聚著研究的心力。為此,建議藝術院校的主管部門轉變觀念,在哲學社科系列之外增加創作科研系列,建立藝術科研新機制,包括藝術科研項目遴選機制、藝術科研項目成果評價機制、藝術科研項目獎勵機制等,將藝術創作成果、展覽成果、表演成果等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果類別體系,激發藝術院校創作科研動力,以此推動更多高品質藝術創作成果的産生,助推院校系統的文藝家攀登文藝高峰。

  (作者范迪安 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