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老敦煌壁畫再現“龍頭節”千年民俗

2018年03月20日 10: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3月18日電 (記者 馮志軍)3月18日,是農曆二月初二,被稱為“龍頭節”“春耕節”“春龍節”等,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古老的敦煌壁畫中,剃頭修面、趕牛耕種、啟蒙教育、品嘗“龍食”等民間習俗均有呈現,使人穿越千年時光“身臨其境”。

  敦煌研究院18日披露了敦煌壁畫中包括祥瑞、天氣、耕作、理髮、啟蒙、龍食等久遠而豐富的“二月二”民間習俗。壁畫中的場景,或是祈福、祭祀等紀念活動,或是雨中耕作場景,或是流傳至今的“剃龍頭”舊俗,或是對兒童的啟蒙教育,或是熱乎乎的各種“龍食”。

  中國民間有一種説法,從上一年臘月初八到新一年二月初二,才算過完春節。對於農耕時代的人們而言,漫長的冬季就是他們勞作整年的休憩,萬物蟄伏,靜待春天的一聲驚雷。

  敦煌研究院分析稱,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以前,像二月二這樣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此,古人會在“二月二”舉行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從節氣上説,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中國很多地方在此時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風雨和順,正是農耕的好時機。如莫高窟第23窟(盛唐)雨中耕作圖中,烏雲迷漫,時雨霏霏,正是一幅雨中耕作的場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