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中醫藥文化 助力“民族瑰寶”造福全人類

2018年03月19日 15:24:00來源:人民網

  2018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之中醫藥傳承發展專場

  傳承中醫藥文化 助力“民族瑰寶”造福全人類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崔元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支援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隨著《中醫藥法》在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及其配套文件的相繼出臺,中醫藥法律體系正逐步走向完善。依法提高中醫藥服務人民健康的可及性,充分發揮中醫藥“價值醫療”和“精準醫療”的優勢,讓“民族瑰寶”綻放新光彩,是我國中醫藥産業高品質、高水準發展的重要內容。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多家機構共同舉辦“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3月14日晚舉行的“中醫藥傳承發展”專場,邀請到3位全國人大代表、1位全國政協委員以及業界代表共7位嘉賓,圍繞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的傳承、中藥材的品質安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醫藥産業的政策制度環境、中醫藥國際化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傳承中醫中藥文化,要從娃娃抓起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時代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唐純玉認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於中華瑰寶中醫中藥的傳承和發展,應該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在接受教育時就了解祖國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她建議對在校的孩子,可以印製宣傳冊、教科書,讓他們更加清晰、直觀、系統地了解到中醫中藥。

  唐純玉同時指出,當前中醫中藥文化要想繼續發展,首先是要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其次是大量培養專業的中醫藥人才;另外,還要重視假醫假藥的問題。中藥的品質都要從源頭抓起,監督管理不能放鬆。

  中醫藥是精準醫療,發展離不開“藥和醫”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庹勤慧表示:“中醫藥發展需補齊人才和品質的短板。”

  庹勤慧表示,中醫藥高水準、高品質的發展,離不開“藥”和“醫”兩方面。在中藥的範疇裏,比如藥材的道地性、營養性,這些都與藥品品質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另一方面,“醫”也與中醫藥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藥種植領域,中藥的地域、品種、粗加工方式將會影響到整個産業鏈的發展,因此這方面的人才短板一定要補齊。

  庹勤慧還認為,中醫中藥是最符合當前精準醫療概念的,以感冒為例,中醫將之區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還會考慮到個人的體質差異,由此中醫給出的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

  發展中國傳統醫藥,要做好兩個層面的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院長董瑞表示:“中醫的‘醫’與‘藥’自古就是統一的整體,必須從這兩個層面繼承好、發揚好中國傳統醫藥。”

  “建國以來,中醫藥的産業得到迅速發展,但在國際上佔的分量仍然不夠。”董瑞表示,因此,發展中醫藥首先要做好“醫”和“藥”兩個層面的傳承。

  在繼承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創新。董瑞表示,結合臨床經驗,研發出更多高品質、高水準的中醫藥産品,不僅要服務好國內群眾,還要走向世界。

  他建議,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法規制度,例如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的分類考核、中藥飲片炮製和製劑備案管理等,以確保中醫藥法的各項條款得到全面落實。

  堅持科學規範標準種植,提高中藥藥品品質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羚銳集團董事長熊維政建議,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推廣,改變消費者的認知誤區,希望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他表示,在提升中醫藥水準,振興中醫傳統文化,更好地保障中醫藥發展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藥材要地道,除了講科學重療效,還要科學規範標準種植,提高藥品品質。”熊維政認為,因為農藥殘留超標,有部分藥品面臨出口困難,中醫藥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實現高品質發展,一定要在中藥的種植、炮製、創新等各個方面嚴格要求,政府要依法管理,保證源頭無污染。

  熊維政呼籲,要抓緊培養複合型中醫藥人才和一批能結合現代技術進行中醫藥基礎研究的骨幹,增強藥品科技創新能力,加快中醫藥研發步伐,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技創新體系。他建議加大支援中醫藥産業發展的力度,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要做好配套政策的扶持。

  採用先進管理制度,展現中醫藥傳統魅力

  商務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孟冬平指出,在現代經濟社會,作為中華傳統瑰寶的中醫中藥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中國政府不斷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全球化條件下,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到整個産業鏈的設計方面,推動優秀企業和優質産品走向國外,進入更廣闊的主流國際市場,讓更多優秀的中醫藥産品惠及更廣泛的民眾。

  為此,她期待越來越多的中醫藥企業能夠在品質方面進行提升,尤其是在原材料的種植、采收、加工、生産、研發、製造等整個生産鏈上下功夫。用先進的管理制度匹配中醫藥文化的實力,將中華傳統瑰寶的魅力展現出來。

  中醫的優勢在基層,把預防放在首要位置

  “‘吃一吃、調一調、養一養。’幾千年的歷史傳承讓中國人非常講究天然的養生保健方式。”固生堂中醫董事長涂志亮表示,中醫與西醫在預防保健方面有所不同,當把健康的端口前移時,西醫講究預防管理,控制飲食和運動,中醫講究養生保健,飲食調理更受國人青睞。因此,把預防放在首要位置,中醫藥在提供優質高效低價的服務方面存在突出優勢。

  他還指出,中醫的優勢在基層。建議在市縣一級設立中醫藥獨立的監管部門,整頓中藥飲片市場,保障中藥品質,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科技,促進中醫藥更加合理的發展。

  借力“一帶一路”,讓中醫藥為人類造福

  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主任記者王君平表示,中外交流需要文化搭臺,要加強對中醫藥文化的推廣普及,借力“一帶一路”,讓中醫藥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王君平表示,此次參加論壇的嘉賓對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很多見解,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借助政府機構改革的大勢,打通中醫藥發展中面臨的梗阻,特別要打通“最後一公里”,讓中醫藥真正惠及老百姓;第二,中醫藥是國粹,國粹的發展需要國法的保護。因此,在中醫藥的發展過程中,要把中醫藥法落到實處;第三,中醫藥文化需要科普。隨著“一帶一路”列車的開啟,中醫藥開始走向世界。中外交流在國內外都需要文化搭臺,通過加強中醫藥文化的推廣普及,可以更好地讓中醫藥為全人類造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