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家寶藏》舉辦故宮特展 國寶活起來文化火起來

2018年02月27日 10:52: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石鼓、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雲夢睡虎地秦簡、皿方罍、雲紋銅禁、玉琮、大克鼎、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九件國寶跨越空間距離集體“亮相故宮”。今年春節,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特展,通過數字影像呈現國寶風采,獻上亮眼文化盛宴,不少網友直呼過癮:“《國家寶藏》的這個‘片尾彩蛋’實在驚艷!”

  聚齊九大國寶

  掀起文博熱潮

  身處故宮箭亭廣場,九“閣”矗立,每個閣內放置“國寶盒子”,九件館藏國寶“聚集”於此。走近國寶盒子,石鼓等九件參與特展的文物以數字影像的形式,令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LED高清液晶屏中的原始樣貌及細節。無論是壁畫書卷還是鼎器銅具,在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排列呈現中,動態展示,彼此呼應,頗有氣勢。

  高科技數字影像令分散于九地博物館的國寶聚起來、活起來。

  事實上,這次同九件國寶一同“進宮”的,還有水井坊的身影——為鼓勵更多觀眾近距離感觸國寶魅力,水井坊配合特展推出抓拍互動活動,觀眾抓拍任意“水井坊”字樣即有機會獲得特製紀念品。

  冠名贊助《國家寶藏》節目,助力九大國寶走進故宮舉辦特展,正是水井坊秉持“600年活著的傳承”品牌理念,積極擔負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重任的具體體現。

  既讓國寶活起來,也讓文化火起來。“中華數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化精髓不僅要活起來,更要一直驕傲地活下去。”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祥福表示,此次與《國家寶藏》節目聯袂呈現故宮特展,旨在盡己所能,發掘值得被傳承、被延續、被保護的文化精髓,將其從沉睡中喚醒,讓“年味兒”更濃,讓更多大眾了解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這是水井坊挑起文化傳承責任、踐行品牌內涵的應有之義。

  冠名《國家寶藏》

  助力文化自信

  “大國氣度,壯哉中華”“此生不悔入華夏”……去年年底,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以趣聞軼事傳述國寶故事歷史,既有史有據,又生動有趣,收穫眾多網友點讚。在《國家寶藏》登場的27件國寶中,酒具類國寶頻頻亮相,其中包括商朝晚期以祭祀為主的“婦好鸮尊”和“皿方罍”、春秋時期號召禁酒慎飲的“雲紋銅禁”、記載唐代詩文盛世的“青釉褐彩詩文執壺”等。水井坊有關負責人説:“以國寶酒具為線索,我們可以回溯中華文明史中酒文化的歷史脈絡。”

  由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獨家冠名的《國家寶藏》節目,讓原先在博物館中“正襟危坐”的國寶文物更加“血肉豐滿”。“真正需要被活化的,不僅是國寶本身,更有國寶所承載的文化與精神。”范祥福談道,“水井坊期望通過此次冠名,攜手《國家寶藏》節目,讓大眾關注傳統文化,通過觀賞體會博物館藏品,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文化自信來自我國悠久輝煌的歷史,更源於今人堅定不移的傳承之心。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文物部門以及專業人員承擔起使命責任,同時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大家齊心協力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

  推進非遺保護

  設立專項基金

  天府沃土盛産佳釀,巴蜀美酒名揚四海。600多年前,水井街酒坊在古成都城中心開窖建坊,其“前庭當壚、後庭釀酒”的空間佈局,是我國發現的有關古代釀酒作坊與酒肆的第一實例。歷代酒坊工匠精心養護,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古窖池,酒坊遺址也被稱為“中國白酒界的兵馬俑”,在此出土的“蒸餾器基座”、“天號陳”瓷片等酒文化文物更是被譽為“活文物”。

  如今,水井坊已在原址原貌上建造了一座將實際生産過程和展示陳列融為一體的“活”的博物館,並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水井街酒坊遺址一道構成了水井坊“雙遺産”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品牌價值。

  去年9月,水井坊在北京太廟舉行“天工禦宴”,宣佈成立業內首只非遺保護專項基金,旨在支援更多傳統文化遺産的傳承保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表示:“我們不但要樹立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還要堅定普及並傳承好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自信,這是職責所在,也是歷史擔當。”

  “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文化遺産的處境並不樂觀,保護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范祥福表示,未來水井坊將以非遺保護基金為依託,通過雲錦、金箔、漆藝等一系列非遺保護項目,為非遺傳承人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為傳統文化新生貢獻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