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最後的打更人

2018年02月23日 15:13: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昌2月19日電(記者袁慧晶)“咚-咚-咚咚咚-鏘。”淩晨3點,74歲的余加久在熟悉的村道上敲響了他的“老夥計”——木更和銅鑼,這是當夜最後一更。

  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盜的作用,並由此産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打更人。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打更人逐漸成為熒幕上的形象。

  但在“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縣,這一傳統延續至今。余加久所在的沱川鄉理坑村打更習俗已傳承600年。老人如今是村裏唯一的打更人,已經打更30多年。

  “傳下來的習俗是臘月初一開更,連打三個月,一夜三更。晚上9時為一更,24時為二更,淩晨3時為三更。”余加久告訴記者,無論颳風下雨,打更人每天都會準時出更。

  理坑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至今保留著明清官宅120余棟。這些老宅子所在區域都在余加久的重點夜巡路線上。一般他從村頭出發,一趟走下來需要一個半小時。

  “我17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打更,打更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天不打,渾身難受。”余加久一説起打更,渾濁的老眼都有了神采。

  ——“銅鑼有講究,遇十字路口必須要敲響,第一更敲2下,第二更敲3下,第三更敲4下。遇上可疑之人,我會把鑼重擊兩下,讓大家提防。”

  ——“以前砂石路不好走,下雨下雪形成了坑,經常會跌倒;現在是水泥路,只要走偏僻角落的時候注意些就好。”

  ——“我現在帶的是頭燈,不用手提著還特別亮;以前用的是土燈籠,要防風還得拿著。”

  ——“前兩年在打二更的時候,遇見過村民廚房著火的事。當時我狂敲銅鑼,叫醒村民來救火,這才沒造成太大損失。”

  “這些年村民都聽習慣打更聲了,有人還開玩笑説聽不到更聲睡不踏實。”理坑村黨支部書記余新隆説,考慮到打更人的辛苦,村裏拿出一筆錢作為打更人的報酬。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理坑村的古村落風光吸引了大批美院師生來寫生。有的師生會慕名跑去余加久家中,見見這位最後的打更人,了解這門瀕臨失傳的民俗。

  “打更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傳承古徽州文化很有意義。”余新隆説,另一方面,從實用性來説,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用電安全,加強對空巢老人的住所、危舊木房密集區的夜巡也很有必要。

  據悉,余加久是理坑村最後一位打更人。隨著老人的年齡增大,接班人也成為問題。婺源縣相關部門正在準備將打更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