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名家眼中的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 不應拒絕深層話題

2018年02月07日 10:1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作家可以用孩子們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探討類似死亡、背叛等深層次的話題,幫助他們了解人生和世界真實面目,同時又讓他們對未來抱有希望和信心。通過我的作品,解開成長困境中的謎題……”

  近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接受了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對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一些問題作出回應。她還認為,國內兒童文學創作並沒有出現斷層,“據我所知,有一大批年輕又富有才華的作家都在努力創作,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殷健靈,係中國第五代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長篇小説《野芒坡》、散文《愛——外婆和我》《致成長中的你——十五封青春書簡》等,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多個獎項,題材多樣,涉足領域廣泛。

  一直以來,殷健靈的作品專注于成長中的心靈,對心理描寫得很細膩,還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個性的少女形象,“我希望自己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樣,所以不同的故事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既不想重復別人,也不想重復自己。”殷健靈説。

  前不久,國內一家出版社獨家推出了曹文軒、張之路、湯素蘭、殷健靈等6位名家創作的6部兒童文學作品。6位作家中,殷健靈是最年輕的。

  “國內兒童文學創作是沒有斷層的。”對此,殷健靈説,有很多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一直在努力寫作,也非常有才華,“比如與我同齡的薛濤、黑鶴,年輕一些的湯湯、舒輝波,以及更年輕的龐婕蕾、左昡等,可能大家的目光總是容易聚焦在一些已成名作家的身上。”

  殷健靈説:“每個寫作者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來的,那些優秀的年輕作家都在努力,總有一天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其實,在殷健靈看來,不管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作家,還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優秀的作品一定是作家“用心靈寫作”,而不是“用頭腦寫作”的産物。從這個角度説,《廢墟上的白鴿》是她近期比較重要的一部作品,靈感源自一個故事和一則新聞。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朋友,永遠記得自己在青春期時的一幅畫面:春風和暢的下午,所有的同伴都換上了色彩明艷的春裝,她卻穿著媽媽扔給她的穿剩的袖口破洞褪色的編織衫。她問自己,媽媽愛我嗎?在她十幾個月的時候,媽媽就離開她去了外地工作。女孩和媽媽之間始終沒有建立情感的聯繫,這個問題纏繞了這對母女的一生。”殷健靈回憶道。

  “前些年,一則新聞講述了另一件事,大地震引發海嘯,一個十五歲的女孩無力救出被瓦礫掩埋的母親,最終丟下了跟她説‘不要走’的媽媽,獨自逃生。”殷健靈説,她試圖構建故事來探討一個謎題:“為什麼母親會在危難關頭要求孩子不要走?為什麼孩子會丟下母親逃生?為什麼一些母女一生都無法達成和解?也許很多人的成長,並不像我們想像那般順理成章。”

  以此為靈感,殷健靈寫成了《廢墟上的白鴿》:兩個親密無間的少女,兩對迥然相異的母女,一瞬之間的天地傾覆,兩天兩夜驚心動魄的心路旅程。這部小説描寫的是少女白鴿在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前後發生的故事,小説探討的是親情、代溝、友誼、懺悔、自我救贖,以及希望與信心。

  殷健靈説,小説所表現的特殊情境是一個隱喻,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我想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去解開成長的謎題,幫助我的讀者在人生困境中尋找自我的認同。”

  在時間跨度僅為兩天兩夜的故事中,要完成上述“解題”的任務,情節內容還要吸引人……這對殷健靈來説是個很大的挑戰。值得高興的是,《廢墟中的白鴿》發表後得到了好評。曾有評者認為,這部新作如同她此前作品的文字一樣出眾,“它所負載的深重情意,足夠‘擔負起培育心靈能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人提出,兒童文學應該多展現生活美好的一面,避免沉重的主題。但殷健靈覺得,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在選取題材的時候,千萬不能低估孩子,除了日常生活的故事,還可以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探討像人生、愛情、死亡、失去、背叛等所謂深層次的話題。

  “很多時候,少年感到煩惱和憂愁,是因為對世界和自身的不了解、粉飾了周圍的世界。當接觸到現實、感覺自己被原先的期待所欺騙,怨悔就産生了。”殷健靈解釋,如果能通過文學作品,讓他們在少年時就得到忠告和指導,從頭腦中根除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巨大的期望,也許會獲益良多。文學,就是以藝術、柔和的方式告訴他們世界的真相,同時,讓孩子在文學中找到心靈的家園,看到狠惡中的柔軟、絕望中的希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