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星多月不明”?看網路文學如何“突圍”

2018年01月26日 14:35: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星多月不明”?看網路文學如何“突圍”

  新華社記者 史競男、施雨岑

  1月2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發佈2017年優秀網路文學原創作品推介名單,《復興之路》《岐黃》《擇天記》《華簪錄》等24部作品入選。

  專家認為,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從41家網站報送的38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原因在於緊跟時代步伐,關注現實生活,彰顯民族正氣並堅持創新。網路文學正逐漸走出“星多月不明”的怪圈,呈現積極發展趨向。

  爆髮式增長 中國網文成世界奇觀

  20年前,文學與網際網路“第一次親密接觸”,網路文學應運而生。隨著移動互聯的變革發展,網路文學也飛速發展,作品數量和讀者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網路文學用戶達3.53億,已佔網民總量的46.9%,其中手機用戶為3.27億,佔手機網民的45.1%。

  “網路文學已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數字出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網路文藝的重要類型,極大豐富了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謝東暉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排在國內市場份額前45位的重點網路文學網站原創作品總量高達1646.7萬種,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年新增簽約作品22萬。

  知名網路作家“唐家三少”説,如果沒有網路共用,沒有網路文學可以和讀者們便捷交互,就不會走上網路文學創作這條路。“我們有650萬網路文學作家,有3.53億讀者,我國的網路文學已經成為和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並稱的世界四大文化現象。”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認為,網路文學作品的爆髮式增長,客觀上還存在“量大質不優”的問題,政府權威部門組織開展評選推優活動,將會形成一種文學的“旗語”,對網路文學創作有一定的示範性。

  多元化發展 著力提升品質格調

  網路文學旺盛的閱讀需求促進了網路文學題材多元化發展。儘管目前玄幻、仙俠、歷史架空、都市言情等題材依然熱度不減,但網路文學創作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自2015年開始連續三年開展“年度優秀網路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本屆申報數量創歷年之最,申報作品也呈現出很多新特點。

  據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介紹,今年的申報作品中,現實類題材明顯增多。如描寫國企改革曲折歷程的《復興之路》,展現當下都市女性生活的《全職媽媽向前衝》,直面80後情感價值觀的《糖婚》等。

  “原先那種網路文學不食人間煙火和幻想類作品一家獨大的現象有所改變,題材、內容及風格開始出現多元化格局。”陳崎嶸告訴記者,今年申報作品中“三觀”不正、“三俗”氾濫的作品也大為減少。

  在政策持續引導和推動下,網路文學創作開始出現積極趨向,創作主題涵蓋改革歷程、社會熱點、生活變遷、文化傳承、職業生涯、個人奮鬥等多個方面,涌現出一大批洋溢著生活和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材料帝國》《復興之路》《歡樂頌》等廣受歡迎,《網路英雄傳》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大江東去》《蒙面之城》獲“五個一”工程、老舍文學獎;《戰長沙》《戰起1938》《文化商人》等入圍茅盾文學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網路文學應把握時代脈搏,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用優質內容贏得廣大群眾喜愛。

  挖掘原創力 讓優質IP推動産業升級

  網路文學既呼應著網際網路時代新的閱讀方式變革和審美趣味轉變,也滲透著新生的創作群體對時代發展、社會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更昭示出文學和網際網路結合後蘊藏的無盡潛力和光明前景。

  謝東暉透露,通過對當前市場規模較大、影響力較強的45家重點網站發展情況的統計,目前網路文學簽約作品達132.7萬種,出版紙質圖書6942部,改編電影1195部、電視劇1232部、遊戲605部、動漫712部。

  以強化原創為核心,網路文學不斷推進影視、遊戲、動漫、音樂、周邊等多種業態的衍生,讓網路文學作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唐家三少”説:“我的理想是能創作出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IP,把中國的文化,通過以內容為核心的多版權運營傳遍世界。”他鼓勵所有網路文學創作者,懷揣夢想之心、創新之心、工匠之心、道義之心、堅韌之心和永恒之心,努力創作高品質的作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説,新時代,網路文學從業者應該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追求在題材、體裁、形式上有創新,在觀念、內容、風格上有特色,在世界舞臺展現我國網路文學的魅力與風采。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