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尋夢環遊記》與《帕丁頓熊2》:“暖心電影”收穫高評分高票房

2018年01月09日 10:28: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深圳1月8日電 題:《尋夢環遊記》與《帕丁頓熊2》:“暖心電影”收穫高評分高票房

  新華社記者 陳立新

  “暖心電影”以溫情的故事打動觀眾,激發觀眾內心深處真摯的深情。近來上映的《尋夢環遊記》和《帕丁頓熊2》均屬“暖心”之作,在評分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有專家認為,暖心電影的流行反映了青年一代的情感需要,也在以正能量塑造著青年人的情感和價值觀念。

  評分票房雙走高

  CBO實時票房榜顯示,截至1月7日16時,已經上映45天的《尋夢環遊記》票房超過11.93億元,實時票房仍以573.8萬元高居第4位;上映31天的《帕丁頓熊2》收穫2億多元票房。

  在“豆瓣2017年度電影榜單”上,《尋夢環遊記》評分為9.1分,獲評“2017評分最高的動畫片”;《帕丁頓熊2》則以8.6分成為“2017評分最高的喜劇片”。

  《尋夢環遊記》運用墨西哥亡靈節這一傳統文化元素,講述了夢想成為音樂家的小男孩米格爾在“陰陽兩界”的經歷,揭示出“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的主題。電影中的各種意象都奠定著溫暖的基調:“蠢萌”的墨西哥無毛犬但丁,華麗絢爛的花瓣橋,人物誇張的動作,連以往恐怖的亡靈都變得滑稽可愛。

  《帕丁頓熊2》講述了來自秘魯密林的小熊帕丁頓融入收留他的倫敦家庭和所在的社區的故事,整個基調天真爛漫充滿幻想,別具特色的配角人物讓整個故事充滿歡笑。即使被誣陷入獄,帕丁頓依舊在讓監獄變得很暖心——犯人的囚服集體被一隻掉色襪子染成了粉紅色,原本兇惡的“獄霸”向帕丁頓學做三明治……

  “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溫暖的孩子”

  一位觀眾對《帕丁頓熊2》的評論獲得了7000多個點讚:“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溫暖的孩子,在這只搞笑的熊面前可以暫時忘掉自己成人的身份,沉浸在新的童話故事裏。”

  “電影已經放完,所有觀眾還是癡癡地坐在坐椅上,不肯離開……大家並不是等‘彩蛋’,只是不願意離開這突然找回的屬於愛的世界。”新京報副總編輯李多鈺如是描述觀影時的場景。

  電影如何達到讓觀眾暖心的效果?以《尋夢環遊記》為例,《瞭望東方週刊》文化編輯覃柳笛認為,瑰麗幻美的世界觀格局與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足夠引起觀眾的好奇,但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隱秘而豐富的情感表達。“因為誤解而受阻的情感嫌隙,在真相大白之後被縫合,因此跨越記憶和時空,也超越了文化差異造成的陌生感。”

  對於《帕丁頓熊2》,網友“Q大錘Pro”評價道,熊作為家庭成員、公民出現,與人類一起生活,與人類産生友誼、親情,卻沒有讓觀眾産生奇觀感、獵奇感,這顯示了電影主創的某種境界。“懷著恨創作還是懷著愛創作,看起來還是很不同的。”

  暖心繫反映青年一代情感需要

  “暖心”一詞近年來大行其道:《解憂雜貨店》《擺渡人》《島上書店》等一大批暖心圖書佔據書店的暢銷書架,微信、微博中“暖心句子”“暖心故事”被大量轉發,越來越多的老電影被觀眾打上暖心的標簽,此外還有暖心的漫畫、暖心的寫真、暖心的遊戲……

  中國傳媒大學講師、傳媒藝術學博士劉俊認為,目前電影的主力觀眾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的生存是“二次元”式的,是輕靈、軟性式的。“萌”和暖心的電影積極主動地應和了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徵和情感需要,因而大受歡迎。與此同時,暖心電影強調正能量和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在引導和塑造著青年人的情感觀念和人生觀念。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