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東方歌舞團走進普洱 獻上5場新年演出

2018年01月09日 10:01:00來源:北京日報

  “我從來沒出過雲南,也從來沒有這樣好的團來過我們這裡!我們合個影吧?”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第一中學的校園中,教數學的肖老師舉著手機,拉著每一位中國東方歌舞團的藝術家合影,興奮的表情洋溢在臉上。

  近日,中國東方歌舞團“東方之聲——情係雲南”新年走基層系列演出來到雲南。除去趕路的時間,一行20人的文藝小分隊在3天內上演5場演出,給雲南的父老鄉親帶去藝術的問候。

  3天5場

  唱得傣家父老同臺對歌

  從寧洱縣幼兒園的操場,到地震後重建的鄉村文化廣場,從驕陽四射的中學校園,到消防部隊的訓練場……5場演出中,只有一場演出在景谷縣影劇院的劇場中上演,其他4場,要麼是在露天場地,要麼是在部隊的訓練場館,讓平時不常進劇院的鄉親們感受藝術的魅力。

  雲南行中最熱鬧的一場就是在景谷縣永平鎮遷糯村,藝術家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演出結束後,興奮的傣族父老鄉親把他們團團圍住,對著他們就唱起歌來。一位村民一把拽住男高音歌唱家趙大地:“我認識你,你是我的偶像!”不少村民記得,在2014年景谷發生6.6級地震後,趙大地就曾隨歌舞團到這兒演出。這次再見面,鄉親們特意穿上了潑水節時才穿的民族服飾,看完演出也不讓藝術家們走。

  傣族以能歌善舞聞名,聽他們唱起歌,藝術家們也對唱起來。你唱傣家山歌,我對藏族祝酒歌,還有內蒙古民歌、陜北情歌、苗寨小調輪番上陣,青年笛子演奏家劉曉婉還吹起西南的調子。熱鬧的氛圍相互感染,轟轟烈烈的“大對歌”持續了一個小時,太陽下了山,雙方所唱的歌曲竟沒有一首重樣。

  若不是藝術家們還要坐兩個小時的車趕回縣城,村民們還不願讓他們離開。鄉親們把藝術家們送到村口,有的揮著手,有的依舊唱著歌,“今天對我們來説就是過節了!”

  隨機應變

  大巴車當作移動化裝間

  在臺上,藝術家們把美麗的形象留給了觀眾,可鄉親們不知道藝術家們在臺下的辛苦。基層慰問演出不同於平時的劇場演出,條件難免有限,很多情況也是臨場才會發現,藝術家們就隨機應變,克服隨時出現的新狀況。

  最緊迫的是在遷糯村的那場演出。到了現場,大家才發現演出場地是新建的村民活動廣場,周邊只有一座寺廟,沒有可以當化裝間的房屋,“那就在車上換裝。”二話沒説,藝術家們拉上車窗簾,就開始換裝備場。

  就這樣,大巴車變成了移動化裝間。“幫我拉一下裙子拉鏈。”“你看我頭髮上卡子別得行不行?”這邊有人忙著化裝換衣服,那邊也有人“哼”“啊”“咦”地開嗓子,不一會兒,青年民樂演奏家王貝貝還拿出了自己的笙,開始組裝和試音……一車人在忙碌中透著秩序井然。

  “大家要是換歌,一定提前告訴我一聲啊。”歌唱家王涓愛在換衣服的同時喊了一嗓子。這幾天的演出中,她除了要唱歌,還客串了所有場次的主持人。每次演出前,她都要和團員們核對演出曲目。

  由於每場演出面向的觀眾不同,不少藝術家會根據現場情況換曲目。在景谷一中演出時,女中音歌唱家葛曉璐就為學生們唱了一首他們愛聽的流行歌曲,而在為消防部隊官兵演出時,劉曉婉和王貝貝為他們專門準備了器樂合奏《我是一個兵》。

  聯合出品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

  除了送演出到雲南的城鎮與鄉村,這一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還開啟了文化演出的新模式,與雲南湄公河集團聯合創排了一場旅遊駐場演出。從1月15日起,旅遊駐場情境秀《茶馬古道》將在普洱大劇院演出,每晚一場,向中外遊客介紹普洱的民間故事與文化風貌。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作中心副主任、《茶馬古道》藝術總監裴歆悅介紹,從前年開始,雙方就打算創排一台駐場演出,既能展示普洱之美,又能為當地旅遊市場注入生機。裴歆悅説,除了在當地選拔演員外,從劇本創作到劇目編排、道具設計等都由歌舞團完成。完成前期采風與編劇後,她與幾位編導從去年九月起就分批次到達普洱,隨後又有4位領舞演員從北京趕來,為當地演員培訓。

  雖然一切從零開始,但也要按照“東方”的標準來。《茶馬古道》不僅融入了當地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舞蹈,根據劇情需要,還融入了印度風情舞蹈,並用多媒體技術增添效果。為了使道具符合專業舞臺標準,布景板的輪子也是在北京製作後運了過來。

  “要做我們就做好,給這裡留下一個完整的、可以持續演下去的劇目。”裴歆悅説,此次走基層演出結束後,編導和領舞演員們還要留在這裡,繼續培訓當地演員,直到他們能自己撐起這臺戲。回族舞蹈家馬文靜受邀為《茶馬古道》擔任藝術顧問,看著“東方人”把經驗傳授給當地演職人員,她直感嘆:“中國東方歌舞團有好幾十位好編導,他們真應該多走下來,多給地方上的團講講經驗。”

  “走訪基層演出是‘送文化’,是短暫的,我們合作的《茶馬古道》則是‘種文化’。”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宋官林説,“送文化是戰術性的,種文化是戰略性的,讓‘東方’的創意與當地的藝術載體結合,既優勢互補,也在這裡留下我們的牽掛。”

  記者側記

  不止獻愛心,也有滿滿收穫

  一般印象裏,走訪基層演出的場面都是熱熱鬧鬧的,把“高大上”的文藝演出送到老百姓中間。可誰都沒料到,最後一場在消防部隊的演出中,歌唱家們先把自己唱哭了。他們深深感覺到,走訪基層不光是獻愛心,自己也有滿滿的收穫。

  由於消防部隊需隨時準備出動,當天慰問演出時來的觀眾並不算多,只有百餘名官兵到場。歌唱家葛曉璐走上臺説:“大家的綠色制服我太熟悉了,我自己就曾是一位消防戰士,今天就唱一首專門為消防官兵所寫的《119的故事》。”

  “一卷一卷的水龍帶,噴射永不枯竭的水流,一個一個身影,與那烈火殊死搏鬥。”就在她歌聲響起的同一時間,消防隊收到了緊急任務。只見部隊大院門口,幾位消防兵佩戴整齊,箭也似的衝上一輛消防車,眼睛還沒來得及眨一下,消防車已疾馳而去。

  歌唱家王倩正在候場,透過玻璃窗看到了這一切,再加上耳邊迴響著《119的故事》,她的眼淚刷一下就下來了。男高音歌唱家肖金聲也想起了自己在武警部隊的經歷,一把抱住身邊的同伴開始痛哭。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王貝貝也有濃厚的軍人情結,默默地抹起了眼淚。

  “你們不光要應對火警,還要應對險情、參與救災,承擔很多社會責任。”直到走上舞臺,王倩還沒止住眼淚,哽咽著對在座官兵説道:“本來演出應該開開心心的,但我們都被感動了,是你們一直用生命保護著我們,今天我們的收穫特別多。”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