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年文化工作要點

2018年01月09日 08:26:00來源:中國文化報

  一、推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深入

  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貫穿始終。繼續組織部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認真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章,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堅持抓好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以黨組中心組學習帶動基層黨組織學習。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二、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引導黨員加強黨性鍛鍊,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完善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不斷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持續整治“四風”問題,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三、繁榮藝術創作生産

  加強藝術創作規劃和引導。落實《文化部“十三五”時期藝術創作規劃》,健全文化部直屬藝術院團創作規劃。研究設立現實題材舞臺藝術創作選題庫,制定《2018—2021全國現實題材舞臺藝術創作計劃》,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組織召開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常態化推進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工作,做好國家藝術院團與基層單位的結對幫扶,開展烏蘭牧騎式的小分隊服務基層公益演出,推進文藝創作特別是現實題材作品創作。繼續實施好重大工程項目。持續推動戲曲傳承發展。辦好重大文藝演出展覽活動。加強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評論工作。

  四、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法律和重點改革任務落實。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組織學習培訓和普法宣傳,推動地方立法。開展專項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督促以縣為單元制定服務目錄,落實指導和實施標準。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推進省級以上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形成一批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模式。繼續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深入推進文化精準扶貧。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對深度貧困地區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傾斜。

  五、推動文化産業健康快速發展

  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加快推進文化産業促進法起草工作。開展《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産業發展規劃》落實情況中期督查。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支援文化産業發展,推廣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模式和文化産業專項債券。聯合財政部發佈推廣文化領域PPP模式的政策文件。優化文化産業結構佈局。大力發展數字藝術展示産業。推進數字文化産業系列標準群建設。實施動漫遊戲産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行動計劃。繼續實施特色文化産業發展工程,推進藏羌彝文化産業走廊建設,支援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搭建創意提升、資源轉化、資訊服務等支撐平臺。制定實施《京津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發揮試點示範帶動作用。加強文化産業基礎建設。

  六、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深入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構建文化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出臺《文化市場警示名單管理辦法》,貫徹實施《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關於對文化市場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及其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研究制定文化市場紅名單制度。培育並引導文化新業態健康發展。提高市場監管水準。以網路表演、網路遊戲等為重點,部署開展違法違規網際網路文化活動查處工作。加強演出市場、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藝術品市場重大案件督辦,嚴查文化市場禁止內容。制定文化産權及藝術品類交易場所管理制度。加強對場所的現場巡查、隨機抽查實現全覆蓋。督促落實深化綜合執法改革。

  七、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保護法、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長城保護條例修訂工作,推動出臺大運河保護條例。推動出臺《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傳承五年行動計劃的意見》,開展中國共産黨歷史博物館立項建設,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博物館建設,推介一批展現革命精神、改革創新精神主題展覽精品。開展革命文物連片保護利用試點。推進“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開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遴選。拓展文物資源共用傳承途徑。改善文物安全狀況。加強文物對外交流合作。加強古籍保護和清史纂修工作。

  八、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準

  建立健全非遺保護工作制度。完善非遺名錄製度。深入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進一步擴大研培計劃的覆蓋面和參與範圍,幫助傳承人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進各項振興措施,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發佈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指導各地出臺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強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管理,支援傳承人和設計、研究人員開展駐站合作。支援高校、研究機構等開展傳統工藝研究。對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進行調研和評估。推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促進非遺廣泛傳播。

  九、提高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合作水準

  加強“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召開文化部“一帶一路”工作會議。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依託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聯盟開展機制化合作,加快推進圖書館、美術館聯盟和城際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建設,充分發揮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平臺的作用,將更多優秀文化交流活動整合到“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框架下。促進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化。持續推動品牌和陣地建設。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穩步做好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不斷夯實基礎建設。

  十、推動文化科教工作創新發展

  加快推進文化科技融合。做好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儲備庫項目的徵集、評審和立項工作。積極參與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申報指南編制工作並組織文化行業申報。聯合工信部發佈文化裝備製造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年度國家標準、文化行業標準制修訂步伐。籌建國家舞臺設備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制定《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課題指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招標選題》。加強文化智庫體系建設,推進文化智庫與文化前沿的對接。加強藝術教育和藝術後備人才培養。

  十一、推進文化規劃、調研、法治工作和重點領域改革任務

  推動“十三五”規劃落地見效。總結評估文化部“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實施情況,制定2018年度執行計劃。組織開展“十三五”規劃實施調研和中期評估。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規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研究編制,推動文化建設更好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研究設立文化規劃和政策評估中心,促進決策服務能力提升。開展重大專題研究和重點課題調研。落實重點改革任務。加強文化法治建設。

  十二、加強文化保障體系建設

  加大文化投入。繼續爭取加大文化財政投入,提高經費統籌能力。爭取提高“三館一站”免費開放補助標準,提高中央財政分擔比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幹部人才隊伍。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研究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領域文化人才培養使用辦法。深入實施“三區”人才支援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國家“千人計劃”文化藝術人才項目、文化部海外高層次文化人才引進計劃、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等人才工程,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促進機關協調有序運轉。提升後勤保障和服務水準。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