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都歷時近17年修復中國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2018年01月09日 09:5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8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經過近17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出土的290件竹木漆器類文物的保護修復。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約有2500年曆史的戰國早期漆床,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成都市中心商業街發掘出一座西元前5世紀左右的大型船棺合葬墓。商業街船棺葬發掘出土了9具大小不一用獨木鑿制的楠木船形棺,還隨葬了8具殉人的匣形棺,其中12號船棺長約11.3米,堪稱“船棺王”。

  “這些珍貴的隨葬漆器被發現時已被水浸泡了兩千多年,且都是殘件、散件,我們發掘後把他們浸泡在蒸餾水中排出雜質和有害物質,並開始進行採集資料、繪圖等基礎工作,這部分工作一直進行到2010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主任肖嶙介紹,飽水竹木漆器的保護修復是世界難題,如果不加處理直接放在大氣環境裏,飽水漆器會嚴重收縮變形,甚至灰飛湮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1年開始與“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合作,將船棺葬出土的漆器浸泡在乙二醛複合溶液中進行加固、脫水,以使其機械強度得以提高。脫水保護這一過程花費了三、四年的時間。脫水後,出土漆器又進行了胎體修復與漆膜修復兩個過程。

  記者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見到,雖然經歷了近2500年滄桑變化,但經過工作人員的保護修復,商業街船棺葬出土的漆床、漆幾、漆案仍紋飾斑斕、色澤靚麗,難見歲月痕跡。

  修復完成的商業街船棺葬出土竹木漆器中,有一套大型的彩繪漆床,上面用不同顏色的色漆繪製了精美的回首龍紋、蟠螭紋等紋飾。這套漆床由45個構件組成,最長的構件長達3.27米,最小的只有26.5釐米。

  中國長檯關楚墓和包山楚墓均發現過保存較為完好的戰國漆床,但這兩個墓葬都晚于商業街船棺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修復的商業街船棺葬漆床,是中國迄今為止修復完成的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楊弢介紹,雖然商業街船棺葬出土漆器在保護修復前考古人員曾繪製了漆床的復原圖,但由於漆床拆成了散件下葬,而且至少在西漢早期就被盜掘,漆床拼接復原工作十分困難。

  肖嶙介紹,盛産大漆的成都是中國早期漆器技藝的中心,長沙馬王堆漢墓和朝鮮樂浪漢墓出土的漆器均製作于成都,商業街船棺葬出土漆器的保護修復不僅能了解當時的經濟狀況和漆器工藝,還能了解晚期蜀文化的歷史。(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