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穿在身上的藝術:蒙古族“活著”的文化傳承

2017年11月30日 08:4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9日電 題:穿在身上的藝術:蒙古族“活著”的文化傳承

  作者 張瑋 烏婭娜

  “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從2003年開始舉辦,迄今為止已舉辦十三屆。本屆藝術節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其秉承前十三屆藝術節的基礎上對民族服裝服飾文化內涵和珍貴的民俗元素精華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內蒙古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鄭宜平介紹道。

  29日,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中最為重要的“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結束全部比賽環節,蒙古族28個部落的唯美絢麗的服裝服飾再一次綻放國際舞臺,更傳承著整個蒙古族‘活著’的歷史文化。

  蒙古族服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食畜肉”、穿“皮氈裘”的匈奴婦女的頭飾與察哈爾婦女的頭飾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飾文化,又傳給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遊牧民族,當然也傳給了蒙古族,形成巴爾虎、布裏亞特、額魯特、扎賚特、科爾沁等28個蒙古族部落不同服裝服飾文化。

  呼倫貝爾代表隊領隊包艷梅向記者介紹道,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至今,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産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種類、款式風格、布料色彩、縫製工藝等方面。

  百年來,蒙古族用穿在身上的藝術續寫著該民族28個原始部落的文化,講述著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

  內蒙古旅遊發展委員會官方表示,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蒙古族歷史文化,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開始舉辦“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歷經13年,從首屆的18支代表隊、300余名演員,到如今的149支代表隊、1300余名演員參加;從以內蒙古當地為主的“小規模”到新疆、吉林、甘肅、北京、青海、雲南,甚至蒙古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布裏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等國內外共同參與的“國際規模”,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成為繼承和發展民族服裝服飾文化內涵和珍貴民俗元素精華的平臺。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代表隊模特娜赤雅克一邊介紹著她身上的服裝,一邊説:“蒙古族服裝服飾有很多部落的很多樣式,我很喜歡吸取它們的精華來裝點我的服裝,這可能就是民族文化交流的成果吧。”

  資料顯示,2004年,蒙古族服飾被列入《中國國家民族民家保護工程試點項目》,2008年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2009年,內蒙古當地政府開展蒙古族服飾的搶救保護工程,經過4年多時間的調查,最終確定了蒙古族28個部落傳統服飾的基本樣式,共搶救性製作了內蒙古現存28個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飾和34組頭飾,並已全部移交內蒙古博物院,作為永久性藏品。

  本屆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評委會主任蘭英向記者介紹道,中國首部民族傳統服飾地方標準《蒙古族服飾》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實施。該系列標准將標準化技術應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傳統蒙古族服飾的基本元素進行準確、真實的保存。

  參賽代表劉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本次藝術節為我們建立起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同國內外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師和參賽者共同探討穿在身上的蒙古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