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傳統曲藝在年輕群體中傳承發展

2017年10月31日 09:15:00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福州10月28日電 (黃雪玲)妙語連珠的福州評話、婉約纏綿的泉州南音、原汁原味的東山歌冊……26日至28日晚,第二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決賽在福州開鑼。共有32家單位、20余種獨具福建本土特色的曲藝類型、350余名參賽者演繹的42部佳作上演巔峰對決。不少年輕人走近傳統曲藝,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曲藝發揚光大,聽得現場觀眾們叫好連連。

  “南詞打動了我。”1989年出生的章白琳,此次比賽帶來的節目是南平南詞《樵夫精神顯忠誠》。她把自己和南平南詞的“邂逅”歸於一個“緣”字。大學的專業課是聲樂專業,畢業後以獨唱演員的身份來到南平市南詞藝術傳承中心,卻因為無意中看到傳承中心南詞傳承人的表演而喜歡上南詞。

  2014年,多次被南詞驚艷的章白琳正式跨行學習南詞,懷著敬畏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章白琳拿到了2015年福建首屆“丹桂獎”新人一等獎。

  “不少人對曲藝有種刻板印象,認為曲藝都是一些老人聽的,因而天生對曲藝有一種排斥感。然而多次去學校演出後,很多學生都覺得曲藝十分有意思。”對於南詞的傳承,章白琳不遺餘力,她經常和南詞傳承中心的老師去學校教學生説唱、樂舞、小戲,傳播南詞藝術。

  “小時候常常和奶奶一起去看歌仔戲,就算下雨,也會和奶奶撐著傘去,當時整個戲臺下只有我們兩個人。”從小就癡迷上傳統曲藝的鐘育賢,15歲就進入廈門的一所藝校進行學習。學啥都苦,尤其是曲藝。求學期間,藝校老師一句“藝海無涯,勇於攀登”讓他扛下了苦練基本功時遇到的所有疼痛。

  藝校學習五年後,是繼續讀大學還是進入劇團?鐘育賢選擇進入漳州市歌仔戲傳承保護中心學習深造。“因為太喜歡了。”憑藉出色的演技和多才多藝的表演才華,鐘育賢俘獲了一票年輕的戲迷、粉絲,這些戲迷經常自發地前往各地跟看他出演的劇目。

  此次,鐘育賢擔當出演閩南方言情景劇《木梳子》的男一號,演繹了孝順的入贅女婿阿成,事無巨細地照顧癱瘓岳父的故事,動人的情節引得臺下的戲迷連連抽泣。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曲藝,走進劇場欣賞、了解。“作為一個曲藝人,能夠把表演呈現給觀眾,就是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

  在泉州土生土長的鄭明明,現在在當地的一所高校讀大三,學習南音專業,此次比賽參加了南音表演唱《古韻薪傳》節目。家裏的奶奶、姑姑都是南音的愛好者或是從業者,從小耳濡目染,對鄭明明來説,喜歡南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小時候,鄭明明會跟著家人,前往印尼、臺灣等國家或地區進行表演。“小時候只是單純地覺得好玩,但在長大之後發現南音的對外傳播和交流的意義和價值非常大。”鄭明明希望為南音的傳播做出自己的貢獻,她會在一本專門的本子上記錄下對南音的思考。

  “很想去深入挖掘南音的魅力。”鄭明明覺得,雖然現在有很多前輩整理了不少關於南音的知識系統,但像奶奶這樣有豐富經歷的南音從業者,卻沒有人將那些寶貴的經歷進行記錄,她把這個計劃列入了自己的畢業論文中。

  此外,泉州南音傳衍千年仍然生機勃勃,如何對喜歡南音的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培養,讓南音傳播更廣泛,在鄭明明看來,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即使傳承了千年,南音仍是‘活’的,它的力量是很大的。”

  對於年輕一代的崛起,福建曲藝家協會秘書長張旭給予鼓勵和肯定。他認為傳統曲藝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魅力,這些新一代“80後”“90後”的曲藝演員有朝氣、不怯場、肯專研,再踏踏實實地學一些傳統的活,一定會走得更遠。張旭介紹,今年福建還將成立福建曲藝家協會青年委員會,推動福建曲藝文化在年輕人中進一步發展。

  國家一級演奏員、福建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吳世安認為,目前國家對於非遺傳承有很好的政策支援,大環境是非常好的,傳統曲藝的傳承要從娃娃抓起,同時給新一代傳承人登臺表演的機會,豐富和發展傳統表演的形式,傳統曲藝將吸引更多的觀眾,也能打通傳承的渠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