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葉少蘭:京劇是我一生的事業,藝術不允許缺斤短兩

2017年10月31日 08: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上官雲)“京劇這門藝術,實際上是把生活誇張、舞蹈化了。要講創新,就要在傳統本體的基礎上去創新。”近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葉少蘭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分享了自己對京劇藝術的感悟。葉少蘭表示,京劇是一輩子的事業,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鬆懈,“不管多大歲數上臺演出,一招一式都得有板有眼”,“藝術絕不允許缺斤短兩”。

  談學藝:7歲學戲 把京劇當成一輩子的事業

  葉少蘭出生於1943年,7歲開始跟著茹富蘭先生學戲,每天“基本是夾把雨傘就出門了。回來路上還忘不了要背詞兒,一不留神就撞上了電線桿子”。

  1953年,葉少蘭考入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中國戲曲學院前身),專工文武小生行當,曾得姜妙香、蕭連芳、陳盛泰、閻慶林等名家傳授。他説,當時校區位於趙登禹路,那時的戲校,硬體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葉少蘭印象中,就是四合院裏有一個大席棚,全是土地面,頂多鋪個破舊的線毯,練基本功、翻個跟頭什麼的,都是一片塵土飛揚,“‘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就是跟著師父一步步學出來的”。

  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葉少蘭受益匪淺。姜妙香先生以70歲高齡上課的時候仍舊一遍遍展示動作、一遍遍滿宮滿調的唱。於是葉少蘭偷偷給自己“加餐”,“大冬天的,我起早摸黑去陶然亭護城河邊喊嗓子、踢腿,凍手上都是口子,晚上睡覺前再加一遍功”。

  “老先生們説過,‘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貴有兩種説法,一是説富貴,住洋房坐汽車什麼的;另外一種就是説,在戲班裏頭,你在臺上要有真本事,一齣戲下來觀眾為你歡呼,這叫顯貴。”“你是專業演員,入了這行,就得把京劇當成一輩子的事業”。

  談從業:做事情要踏實、紮實、老實、認真

  平日裏,葉少蘭是慈祥和藹的長輩,很好説話,但到了課堂上就變得嚴肅起來,對學生要求極高,不厭其煩講解每一個身段、唱腔的由來,“我父親葉盛蘭常説,要做個明白的演員,不能當個糊塗的戲匠”。

  “要做一個觀眾喜愛的藝術家,你做事情就得做到踏實、紮實、老實,還得認真。”葉少蘭説,京劇行裏老話説“臺上不認親戚”,到了臺上誰也幫不了你忙,“專業演員一輩子演戲,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初心”。

  什麼是京劇演員的初心?葉少蘭説,那就是從學京劇開始就要為這個事業努力,精益求精,“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搞事業要靜下心來一門心思。想學葉派小生,就要先學習葉盛蘭的這種執著的精神”。

  在實際生活中,葉少蘭也是這麼做的。2016年,他和著名京劇演員張火丁搭檔,出演《斷橋》。這齣戲中,許仙對自己的錯誤非常懊悔,向白素貞不斷認錯,六次跪在白蛇面前賠罪。而即便在排練中,每一次,扮演許仙的葉少蘭都是真跪,那年,他73歲。

  事後有人曾説,葉先生,以您的身份地位,正式演出的時候跪一跪就可以了。葉少蘭堅決反對,“你得對觀眾、對藝術負責任,保證上了舞臺就得達到你能到的最高標準,這是演員的責任”。

  “觀眾排長隊、花錢買了票來看戲,那該是抱有多麼大的期待啊,你就得演好。打個比方,上商場買商品,東西有毛病瑕疵,能當正品賣給人家嗎?藝術絕不允許缺斤短兩,否則對不起觀眾。”葉少蘭斬釘截鐵的説。

  談創新:立足於時代特點考慮京劇藝術發展

  的確,對於京劇藝術,葉少蘭講得最多的是責任,這不止體現在收徒弟、教學生、演戲等方面,還體現在對京劇傳承的關注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葉少蘭參與了京劇“音配像”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又擔任了“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工程” 委員會副主任,在他心目中,希望通過這個系列工程為京劇名家、後輩學生留下寶貴的藝術資料,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這同樣是責任。

  “兩百多年來,京劇從未停止過創新發展。這是一門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新的元素可以運用,但不能亂改,否則觀眾會覺得京劇變成了‘話劇加唱’,那人家幹嘛不去看話劇呢?演員比你演得專業多了。”葉少蘭幽默的説道。

  自然,創新不能偏離京劇藝術傳統基礎。葉少蘭思考,為什麼前輩大師們留下的劇目能夠常演不衰,還能形成眾多流派,“就是因為他們肯下苦功,能夠在不離京劇本體技能、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贏得了觀眾和市場的認可。比如京劇的固定程式,虛擬的騎馬坐轎動作等等,如果不去琢磨這些,怎麼省事怎麼來,這就是對京劇藝術不負責任”。

  “京劇創新,除了有積極性、有熱情,還得有使命感、責任感,要腳踏實地,先學好前輩們紮實的技術功底、了解京劇傳統,繼而創作出思想性強、藝術性強的高峰作品。”葉少蘭強調,要立足於時代特點,考慮京劇藝術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